營造商惡意毀約 買家吃悶虧合約夾帶不利買方條款 只能選擇加價或無償退訂

休士頓商業信譽局(BBB)近來收到不少惡意毀約的申訴,特別是針對Colina Homes此一營建商。KHOU電視台深入調查後發現,Colina Homes雖然一切合法,但卻有誤導購屋者的嫌疑,商業信譽局建議買屋者最好請律師看過,並先與業者商討更改合約內容。
其中多數的爭議,發生在屋主與Colina Homes簽訂合約後,業者卻不斷以「施工延期」、「原料延期」、「天候延期」等等藉口,不斷推遲交屋期限,最後還乾脆要屋主加價,不然就不交屋。某些屋主不願認賠,卻在合約生效後隔天,赫然發現Colina Homes又把原屋上架兜售,還比原價高了4萬多元。
KHOU的法律顧問研究後發現,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合約當中以小字列出的條款中,夾帶著不利買方的條款,如果不注意,就會給了Colina Homes合法取消合約的藉口。包括Colina Homes在內的無良業者,往往夾帶買方取消合約的條款,例如原料短缺、價格上漲或賣方不可控制的因素導致的損失,都能讓建商合法取消合約。
因此,商業信譽局收到的申訴,與KHOU調查的案件,Colina Homes在法律上都站得住腳,因為他們的確發函通知買屋人,建案面臨「原料天價飆漲」、「建地遭到空前干擾」等。律師Anthony Laporte指出,Colina Homes 的消費者都面臨類似的問題,90%的人選擇認賠了事,只想取得他們想要的房屋。
Anthony Laporte說,這種無良合約屢屢得逞的原因,就在於原本的價格低到非常誘人,消費者以為撿到天大便宜,但是沒想到合約裡卻有附加條款,最後Colina Homes要不是以市價賣出,就是比市價還高,簽了約的消費者根本無力招架。
例子之一是Valerie Mukoro,她原本以為終於能在休士頓東南區買到第一間房。但是簽完約後,才是惡夢的開始,因為交屋期將屆,但Colina Homes卻這個來不及、那個無法完工,最後要她多付9000元。Valerie Mukoro雖然有一周的考慮期,但Colina Homes卻提前解約,之後漲了1萬7000元再放到市場賣。
另一名賣屋者Simon Nockels的狀況也差不多,先是這個、哪個,所以Colina Homes無法開工,但到最後,要他們多付2萬元才能開工。只不過,隔天Colina Homes就主動取消合約,再隔天就又把建案貼上網,足足加了4萬3000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