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和科學發想 設漂浮巨傘抗颶風

北卡和台灣的居民常受颶風和颱風之苦,輕則狂風暴雨,阻礙交通,重則摧毀建築、橋樑,危害生命。北卡科學家陳博和日前舉行「颶風和颱風緩解技術」發表會,闡述他的「調風順雨之術」,希望藉由在颱風和颶風走廊上設置巨大漂浮傘,幫助減緩其所造成的影響。
陳博和自台灣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在奧斯汀德州大學(UT Austin)取得化學博士,曾任美國Valspar及ArrMaz公司的研發總監,是木材地板防刮漆和低塵石油裂壓石英石的發明者,擁有16項美國專利,26種產品上市。
陳博和自Dow Chemical退休後,因自身經歷台灣颱風和北卡颶風所帶來的不便和風險,潛心研究如何整治降低兩者對人類財物及生命的威脅,發展出一套「調風順雨」理論。
他說炎炎陽光照在海洋上,水氣蒸騰,遇到低氣流時,容易風雲驟變而造成颶風和颱風。如果能根據過去100年的統計數據,找出颱風和颶風走廊,降低這些地方的太陽輻射和海水蒸發,低氣壓來時就不會驟然風雲變色。
他的「調風順雨」方法是在颶風或颱風走廊裡選定地點,在海面上佈置如同航空母艦般的巨大飄浮大陽傘,把陽光照射的強度減小到50%或40%左右。每個大傘艦至少有100海里(nautical mile)寬乘以200海里長,如須加大「傘面」,只要增加傘艦數目,把單位傘艦組合連鎖在一起即可。
他說這個技術可平靜海面,有利觀光、船運、漁業、海上太陽能的工業發展,也可讓如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美波多黎各、和台灣等亞熱帶、熱帶,或有綿長海岸線地區翻身成為太陽能產地及綠能外銷國,突破OPEC的能源控制,實現碳中和,降低全球溫度,防止海岸線上升和被侵蝕。
他希望藉此說明會把他的科學創見公諸於世,徵求各界批評指教,也尋求合作及支持,以便儘早實現目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