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安置庇護客 亞當斯:50個宗教場所提供過夜

華裔少年出櫃:向父母坦白 最艱難可怕的決定

中華文化學校復辦實體夏令營 回響熱烈

中華文化學校夏令營今年在睽違兩年後恢復實體舉辦,圖為成果發表展上師生、輔導員、義工及貴賓們大合影。(記者林昱瑄/攝影)
中華文化學校夏令營今年在睽違兩年後恢復實體舉辦,圖為成果發表展上師生、輔導員、義工及貴賓們大合影。(記者林昱瑄/攝影)

亞特蘭大中華文化學校的暑期青少年夏令營,已至少舉辦了15年。實體營隊因疫情睽違了兩年,今年終於在7月10日至16日恢復舉辦,吸引近80名學員參與。

營隊由20位大哥哥大姐姐組成的輔導員,以及四位老師及六位志工負責,所有人入住愛默蕾大學(Emory)位於喬州牛津(Oxford)的校區,進行為期一周,包括文化體驗、體育、才藝表演、團隊競賽等活動。學生們除了營隊活動外,也學習團體合作及生活自理。

每日課程從8時的早操開始,上午有多種文化課程,如體育、藝術、舞蹈,也有球類運動、才藝或短劇表演、團隊競賽和探險尋寶等。下午和晚間的活動都由輔導員帶領,第五天晚上則安排了舞會和電影晚會。

學員們學習功夫。(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學員們學習功夫。(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16日早上,營隊的結業典禮首先播放過往營隊回顧,學員們也在父母師長面前展現學習成果;包括示範每日早操,功夫及扯鈴演出,各小隊也表演隊呼,每個人也以親手製作的蘭花扇,搭配歌曲「青花瓷」演出。

文化藝術課堂一景。(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文化藝術課堂一景。(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成果展上,學生們演唱青花瓷並以親手所做的蘭花扇及伴舞。(記者林昱瑄/攝影)
成果展上,學生們演唱青花瓷並以親手所做的蘭花扇及伴舞。(記者林昱瑄/攝影)

學生們所做的蘭花扇。(記者林昱瑄/攝影)
學生們所做的蘭花扇。(記者林昱瑄/攝影)

校長林香蘭表示,學員們從第一天互不認識,到經過七天六夜相處,最終彼此熟識打成一片。她說,尤其這兩年來因疫情影響,許多孩子缺乏面對面上課以及與他人互動溝通的機會,所以這一周來經歷了許多挑戰,但孩子們最終都適應了團隊規則,融入團體生活,學會互相幫助,值得肯定。

學員們夏日玩水,不亦樂乎。(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學員們夏日玩水,不亦樂乎。(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她特別感謝20位輔導員,其中許多是以往學員抽空回來帶領營隊,輔導後進晚輩,是文化傳承的最佳範例。她也感謝大班的學員特別照顧小班及中班的孩子,大家像是處在大家庭中。

成果展上學員們表演每天早操所學成果。(記者林昱瑄/攝影)
成果展上學員們表演每天早操所學成果。(記者林昱瑄/攝影)

學員們在食堂中用餐。(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學員們在食堂中用餐。(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她也感謝家長們100%的信任以及各個贊助商,包括中華民國(台灣)僑務委員會、Awesome Team、Evermark、First Bank、南方蔬菜等的大力支持,讓營隊圓滿成功。

亞特蘭大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表示,看到學員們豐富的成果展現,相信一周以來,大家都學到了很多中華及台灣文化的精髓。

代表學校董事會,同時也是贊助商的邱婷蘭,看了過往影片以及學員們的表演很是感動,她感謝學校15年來為了下一代傳承中華文化。

分組活動。(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分組活動。(中華文化學校提供)

首次參加的學員Evan表示,第一次離家外宿一開始擔心很多,但後來每天跟著團體行程作息,發現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而且一周內完成了好多事,好充實。他的媽媽則說,以前孩子吃住都在家裡,依賴心重,這次離家一個禮拜,除了自行打理生活起居,衣服不夠也自己拿去洗並吊掛晾乾,直呼孩子參加營隊後真的長大了。

疫情 亞特蘭大 中華民國

上一則

壓力大、薪資低 大華府教師辭職潮持續 維州費郡公校近900人請辭

下一則

芝提議對計程車乘客增收汽油附加費 補貼司機收入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