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詩歌及影像 25歲張亦喬即席音樂創作

出身北卡的張亦喬(Joey Chang)12日應邀自紐約回北卡,為三角地區強斯頓郡(Johnston)文化遺產中心和克萊頓鋼琴季(Clayton Piano Festival)在該郡的Ava Gardner Museum舉辦一個以說故事為主題的「無論如何播放我的音樂」(Play My Music Anyhow)活動,為觀眾帶來結合視覺效果、詩歌,和原創音樂的夜晚。
藝術季總監萊文(Jonathan Levin)為北卡桂冠詩人史蒂文生(Shelby Stephenson)製作一部回憶錄影片,張亦喬為其詩句即興作曲彈奏,經萊文拍攝,融入影片中。觀眾一邊由老詩人帶著參觀童年老屋、聽他念誦精選詩章講述往事,一邊聽著張亦喬為影片即興創作演出的音樂。詩句、音樂、老屋藉著科技媒介,娓娓道出北卡鄉間懷舊與現代交織的人生故事。此影片於一年前正當疫情封鎖高峰時期完成。
現年25歲的張亦喬從小就在音樂領域嶄露頭角,10歲時在WPPI國際鋼琴節上舉行個人音樂會,並在國際俄羅斯音樂鋼琴比賽、新奧爾良國際青年藝術家、Schimmel國際青年等大賽中獲獎。他在2009拿到Jacob Flier國際鋼琴首獎, 是該比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四年前他從茱莉亞(Juilliard)音樂學院獲得鋼琴演奏學士和碩士學位,是該校2018年職業藝術家職業發展獎學金得主,曾在2015年鋼琴協奏曲比賽中獲得第二、2016年Munz獎學金第三名。大學期間在USASU Bosendorfer和2017年巴賽隆納Maria Canals比賽獲得榮譽獎章。
接受嚴謹古典音樂訓練的他卻狂熱投入即興創作的行列,為知名組織和樂團演出,並與小提琴家林奎賢(Katherine Kyu hyun Lim)共同創立「移動管弦樂隊」(The Moving Orchestra),獲美國室內樂Ensemble Forward Grant獎。他還曾在台灣布農族中生活和教學,並根據在台經歷,進行原創作品和即興創作。
會後,觀眾好奇他如何將圖像或文字化為音樂?他說他即興創作時,會用心靈去感應他想專注的部分,讓音符自然從手指下流瀉而出。他說這和用文字或影像去表達內心是一樣的。
他說古典音樂看似嚴謹,其實演出者都會有個人詮釋,也是即興創作。他說他對即興創作的喜愛最初受到電影影響,因為總是捕捉到伴隨場景的音樂。他很清楚自己渴望創作,也確實學過作曲,但更喜歡不經過深思熟慮,不受樂譜限制,自然流露的即興創作,更能表現出演出者的個性、體驗,及對音樂和聲音的感受。他認為5秒是即興音樂創作反應時間的極限,超過這個時間就太長了。
這個令許多古典音樂家視為畏途的領域,卻讓張亦喬更有自信。他提醒對即興創作感興趣的人不要被規則所拘,不必在意是否創造出完美、受人尊敬的作品。傾聽自己的內心和周圍的人,才是即興創作的最重要之處。
在場觀眾顧瑙(Nancy Goodnough)說她完全被張亦喬才華洋溢、完美詮釋詩歌的音樂表現所吸引,真不願音樂會結束。德懷爾(Rex Dwyer)說史蒂文生對生長的南方小鎮所抒發的懷舊回想,讓來自北方小鎮的他既熟悉又陌生,而張亦喬身為亞裔美國人,和史蒂文生所迸發的互動火花,令人著迷。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