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國際教育者年會 中國恢復參加

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SFA)第75屆年會及博覽會日前在華府舉行,今年因疫情旅行限制放寬,參與會展的人數從去年的6000人增加到今年逾8500人,中國也因疫情限制放寬而恢復參展,不過與會者對當前的國際學生交流狀況有所擔憂,此外,美中關係緊張也是教育從業人員的一大憂慮因素。
去年的NAFSA博覽會在丹佛(Denver)舉行,由於疫情旅遊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沒有到場,而今年相關限制撤銷,各國代表團聚集華府,參加以「啟發包容性未來」(Inspiring an Inclusive Future)為主題的教育博覽會,今年共有300多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供應商、財團到場。
今年博覽會在5月30日至6月2日舉行,許多教育從業者稱此會展激發許多創新和靈感,但不少人仍對疫情後的國際學生交流狀況憂心忡忡,包括國際交流項目資金不足,美國教育機構人才招聘減少,疫情對這一代學生的心理和課業造成長遠影響等,此外還有不少人擔憂地緣政治緊張會阻礙學術交流。
中國在過去十年一直處於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中心,但此狀況近期因美中關係緊張而改變,2020-2021學年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入學率下降15%,而2021-2022學年當其他國家留學生入學率回升時,中國留學生又下降了9%,目前中國留學生仍在美國國際生中占最大比率,但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
各國的大學代表在展會上推廣交流項目,介紹攬才招生計畫,中國今年有27所學校參加,法國有46所高校、逾100名代表到場,台灣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也率領24所大學的逾60人與會。
3月剛上任NASFA執行主任的奧芬達(Fanta Aw)表示,今年展會重點在於為高等教育從業者提供新冠疫情後的教育「晴雨表」,恢復搭建教育合作平台,促進各地關於疫期維持教育水平的經驗交流。
展會亮點包括,在國際化環境中推動師資與學生的交換,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探討教育政策,提升美國教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此外還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權活動家穆拉德(Nadia Murad)、喜劇演員特斯頓(Baratunde Thurston)等人的演講,為教育從業者提供新思路,NAFSA也出版新書慶祝75周年,探究數位環境給教育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