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遠程辦公…華府恐淪空城 經濟復甦難

新冠疫情改變民眾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讓華府面臨新挑戰,疫情前華府上班族是商家、交通系統的重要支持,但疫情後越來越多雇主傾向長期遠程辦公,導致市中心辦公樓的空房率上升,原來由上班族帶動的商家經濟也逐漸低靡,華府大眾運輸等基礎設施的收入也日漸下滑,學者擔憂疫情恐怕會讓華府淪為長久「空城」,經濟也難以復甦。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新冠疫情爆發前,華府白天人口比夜間多87%,是全美晝夜人口差異最大的城市,甚至遙遙領先位居第二的波士頓,每天有25萬名上班族從馬州蒙郡和喬治王子郡進入華府,另有10萬人住在維州費郡,給華府帶來生機。
多數居住在馬州和維州的上班族在華府的非營利組織、維權團體、律師事務所等有固定辦公室的崗位工作,這些辦公大樓的運作也是華府房屋稅收的重要經濟來源,上班族在華府的用餐消費也給市府帶來可觀收入,疫情前平均每位上班族一周在華府花127元用餐,促進商家生意。
華府下城商改局(Downtown DC BID)主席艾伯特(Neil Albert)表示,上班族的通勤也促進華府交通運輸系統和小商家的發展,疫情前下城商改區晝夜人口差20萬人,現在沒有上班族或遊客,本地商家生存艱難。
不過大華府民眾似乎也越來越習慣遠程辦公,市府首席財政官德威特(Jeffrey DeWitt)表示,疫情前華府已有7%的民眾遠程辦公,預計該數字將因疫情升至20%,去年秋季華府市議會也調查發現,57%的受訪者在疫情結束後也計畫保留現有的遠程辦公形式,認為這樣更安全便利。
去年底華府民間行業組織「Greater Washington Partnership」調查指出,至少有56%的商家或雇主計畫未來永久採取遠程辦公,或讓員工輪流實體上班,每周兩到三天在家工作,以此減少辦公室租賃成本。
德威特表示,這些趨勢將給華府的經濟復甦增加難度,「上班族的日常消費是華府重要稅收來源,辦公樓的空房率升高也將導致財產稅收下滑」;去年3月至今,華府消費稅收已減少45%,原來每年都會增加3%到5%的商用樓房稅也在下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