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導致人口遷徙 芝目標減碳62%因應

根據《時代》雜誌報導,未來幾十年全球氣候因溫室效應升高而可能導致全球大規模遷徙。史丹福大學正在研究氣候變化對移民的影響,希望提供給政府做好準備與應變的政策。芝加哥也正針對氣候變化制訂新目標,希望到 2040年能將該市的碳排放量減少62% 。
雜誌提到,隨著氣候異常的變化,人們可能要遠離赤道、海岸線、小島嶼以及乾旱或沙漠地區等高溫地帶,朝向內陸、湖泊、高海拔地區和北緯轉移。
報告還說,人口可能遷至遠離海岸的湖泊系統,如五大湖地區,將會有大量移民湧入,因為廣闊的水域可能使該地區保持適合人居住的溫度。
負責在聯合國難民辦公室研究氣候變遷影響與人類遷徙的史丹福大學博士生鮑爾(Erica Bower)說,氣候變化可能加劇經濟不安全或政治不穩定而導致移民遷徙。例如在中美洲的「乾旱走廊」,乾旱等極端氣候變化可能阻礙作物生產。當地的農民可能因沒有穩定的食物或收入來源,而移往附近的城市或更北部尋找謀生機會。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 發表的2020溫室排放量報告,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是:交通運輸(27%)、電力生產(25%)、工業(24%)、商業和住宅(13%)、農業(11%)、土地利用和林業(13%)。
由於經濟、燃料價格和其他因素的變化,排放量每年都會上升和下降。自1990年以來,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減少了7%。與2019年相比,2020年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11%。在新冠病毒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旅行和經濟活動減少,因此燃燒石油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3%;另外疫情期間電力需求略有下降,加上多使用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 10%。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