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公校擬取消 僅靠高分入讀菁英高中

芝加哥公校系統(CPS)執行長馬丁內茲(Pedro Martinez)11日提出新生錄取改革方案,包括取消現行提供給在學成績與入學考試成績優秀學生的30%保留名額,或是保留三成的不分區錄取名額,但其他七成的錄取學生,將分配較多名額給較貧困的一級、二級區,這均意味著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將有更多機會進入11所菁英高中就讀。
根據CPS官網,芝公校提出兩項方案供家長票選,其一就是取消現有的三成保留不分區錄取名額,改以全部開放給目前依居住地所分成的四個層級區(Tire 1-4)的學生申請,每個層級將平均分配錄取25%學生,另一個方案則是保留三成的不分區錄取名額,但其他七成的錄取學生,將分配較多名額給較貧困的一級、二級區,家庭較富裕區的點三級、四級則會錄取比較少人。
馬丁內茲說,公校預計在2023年秋季才會落實該新制,芝公校系統目前正在調查家長對此改變的看法,家長可登錄網站:www.cpsengement.com,查看詳情,並在30天內提供反饋。
芝加哥公校目前菁英高中的就讀名額,有七成是依照現行學生居住地的經濟、社會地位所畫出的四個層級招生,每個層級的學生提出申請後,再由校方從在校成績、入學測驗成績選出錄取學生。
至於另外30%的名額,則是保留給不分居住區域,但入學測驗與在學成績得分最高的學生入讀,統計顯示,這三成學生大部分來自富裕家庭。
根據公校數據,全市28所重點招收的小學中,獲得成績優異錄取的學生中,有85%來自於高收入區,而11家菁英高中部分,此比率則為73%。
公校官員表示,他們希望針對三成保留給成績傑出學生的名額進行改革,使招生過程更加公平,如果提案通過,將成為2009年以來,芝公校錄取新生過程中最重大的變化;2009年時,因法院強迫CPS取消種族作為錄取標準,但公校同時推出了現行「以學生家庭所在地區的經濟、社會地位,畫分四層級」的制度,然而該制其實很大程度等於是換個方式將族裔列入錄取考量。
參與芝加哥大學研究學區計畫的教堂山北卡大學教授薩坦(Lauren Sartain)說,此項公校新的新生錄取改革,代表「只要學習好、考試成績高,住在低收入社區的學生,也與高收入區學生一樣,具相同機率進入重點高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