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危機感蔓延 歐洲多國極右派崛起
具有法西斯主義色彩的義大利兄弟黨25日在國會大選獲勝,黨魁梅洛尼將成為義大利新總理,為極右派勢力在歐洲取得最新一場勝利。美媒分析指出,梅洛尼勝出,凸顯當前民眾面臨到的諸多危機,正為歐洲極右派與民粹陣營提供完美條件。
近來歐洲多國極右派勢力崛起。瑪蘅.雷朋雖在今年4月法國總統大選中落敗,但雷朋得票率創新高,帶動法國政治走向大幅右轉。
本月稍早瑞典大選,同樣是右派勝出,由新納粹人士創建的極右翼瑞典民主黨更將成為新內閣裡的最大黨;在西班牙,與梅洛尼結盟的極右翼民聲黨聲勢也水漲船高。
CNN報導,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歐洲議會議員貝克說,「從歐洲主要大國法國和義大利,再到瑞典,這讓人感覺到,一種對明顯失敗的泛歐正統的排斥感,正在公民之間蔓延。」該黨在2017年德國聯邦選舉中得票率超過12%,成為第三大黨,影響全歐洲。
諸多危機給予歐洲極右派崛起的動能。貝克說:「生活成本危機,正削弱各國政府及歐洲機構。當然,烏克蘭戰爭讓情況變得更糟,但歐洲綠色政綱與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等因素,早在俄烏戰前就推高了通膨。生活水準下降,意味人們會對他們的政府與政治機構不滿。」
倫敦國王學院政治學家葛里菲尼說,義大利近來的問題,特別容易鼓動反建制理念。
義國從新冠疫情一開始就很慘,很多人病逝,眾多企業倒閉,向歐盟求援卻一度遇上困難,這讓建制派的現任政府很容易成為民眾出氣對象。
非營利機構「捍衛民主」執行主任史托梅爾說,危機容易為右翼民粹主義者創造機會,主要因為保守派選民更需要確定性和穩定性,「當社會發生變化,保守派在心理上會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很容易動員這些人對抗真正的改變或大家感受到的威脅,如能源危機、通膨、糧食短缺或移民等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