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哥協定措辭減弱 「控制升溫1.5℃內」目標難達成

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COP26)13日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關於減碳及淘汰化石燃料補貼的措辭力道雖有所減弱,仍是歷來第一份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地主英國的峰會主席夏瑪14日接受BBC專訪說,協定是「脆弱的勝利」,他堅稱協定「使人類仍有可能控制升溫幅度在攝氏1.5度」。
因為印度和中國最後一刻,就「格拉斯哥氣候協定」中燃煤發電修改關鍵詞,令人擔心難以達成遏制暖化目標。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峰會取得的成果多過預期,但不及原先希望,不過一年後各國若提交更具雄心的減排計畫,全球升溫仍可能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
峰會數個方面上強化巴黎氣候協定,首先是認識到1.5度目標的重要性,科學界也有了2030年碳排須減半,以及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共識。
此外,最終文本要求各國明年底前「重新審視並加強」2030年的減排目標,與會各國最終也批准讓巴黎協定運作更加透明與有效的規範,顯示全球在必須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上持續加速轉變。其他峰會成果則還有美中發表聯合聲明促進氣候合作、減少甲烷排放、停止森林砍伐和逐步停售燃油新車。
不過,當近200國與會代表離開格拉斯哥時,仍面臨他們兩周前抵達該城市時的相同問題。他們幫未來關鍵十年制訂的氣候計畫與承諾,加起來仍不足以達成巴黎協定設下的升溫限制目標。
BBC報導,在峰會召開前,預估全球在2030年碳排放量是524億噸,經過各國在峰會相繼承諾減碳,如今預估2030年碳排放量可減為419億噸,但距離控制升溫在1.5度的266億噸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此外,據英媒報導,COP26愈慢結束,產生的碳足跡就愈高;專家計算,格拉斯哥大會碳排放量達10.25萬公噸,將比上一屆馬德里氣候大會整整多一倍,成為史上碳排最高的氣候大會。
本屆碳排中,六成排放來自與會人士搭乘的國際航班,包括許多代表團人士搭私人飛機。COP26各國代表最終未交出讓世人滿意的減碳承諾,但大會卻已產生的巨大碳足跡,勢必遭到環保人士抨擊。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