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前敲警鐘 聯合國報告:溫室氣體去年濃度新高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本月底將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12天。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天公布一項報告並嚴正示警,去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歷史新高。
聯合國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去年的溫室氣體濃度年增加速度,高於2011年至2020年的年平均速度,而今年仍在延續這一趨勢。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放緩,一度促成排放量暫時下降,但對大氣中溫室氣體量和其增長率並無明顯影響。只要排放持續發生,全球氣溫將繼續上升。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按照當前的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速度,本世紀末前,溫度升幅將遠超過巴黎協定設下的,比工業化前高攝氏1.5至2度目標。」
此情況下,預計196國參與的COP26被認為至關重要,因為今年是「氣候變遷」的成敗關鍵年,人類只剩最後十年能夠避免災難性全球暖化。此次會議首要目標是讓各國承諾2030年增加減排量和速度,以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且首度檢視2015年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以來各國排碳計畫成果。
英國、加拿大、日本和27個歐盟成員國已提交減排計畫,中國預期僅重申「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時程。
美國氣候特使柯瑞指出,相信格拉斯哥峰會能取得重大進展,朝未來十年減少45%碳排放前進。但是目前89國峰會前提交的目標,僅減少排放12%,使全部191份提案的減排總和,至2030年反而增加16%。
中國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排放國,美國排第二。英國COP26主席沙爾瑪今年9月訪中期間表示,樂見中方承諾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也期待和該國討論2030年起減碳目標。不過,專家預測中國會維持目前目標。美國總統拜登在今年4月氣候變遷全球領導人線上峰會宣布,美國將在10年內,溫室氣體減排50%到52%。
日本新首相岸田文雄的政府已宣示,將延續前政府設定的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46%的政策,並挑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歐盟和英國也提高目標。歐盟7月提出廣泛的「歐洲綠色政綱」,目標是2030年排放汙染物須較2005年的水準減少61%,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要從現在的20%提高到2030年的40%。衛報報導,英國減排目標可能65%至75%間。
此外,原本揚言不出席峰會的澳洲總理莫里森,遭到包括英國王室在內的各方批評,15日改口稱「這是場非常重要的活動」,將親自出席,還說「很期待參加」。澳洲仍堅持2030年達成減碳26%到28%,拒絕提高目標,且只說「盡快」達到碳中和。
另據BBC指出,COP26可能還面臨如何運作碳交易和碳權機制。這項機制是指汙染大國可購買碳排放額度,汙染較低國家可出售碳權。不過,若大國有足夠資金不斷購買碳權,而非設法改革,有與碳交易機制減碳初衷背道而馳的疑慮。此外,碳排放如何折算碳權也是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