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少了梅克爾恐群龍無首 馬克宏影響力不足以取代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執政16年間,帶領歐盟化解多場危機,她淡出政壇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希望乘勢填補歐盟領導人空缺,推動改革歐盟大計。不過紐約時報分析,不論是馬克宏抑或德國新任總理,影響力均不及梅克爾,馬克宏恐難以在「後梅克爾時代」成為歐洲新領頭羊,歐盟更將陷入群龍無首時期。
紐時報導,馬克宏一直提出要鞏固歐盟的戰略自主地位,然而德國大選後將展開漫長組閣談判,估計至少要到明年1月才能成功籌組新政府,馬克宏要等待德國新總理上台後,才能合作推動歐盟改革。不過,馬克宏隨即要在4月投身法國大選,一旦連任失敗,他的改革計畫也將隨之告吹。
在種種不明朗因素下,馬克宏和德國新總理均難以帶領歐盟作出重大改變。由於馬克宏的政治風格較為進取,即使成功連任,也要小心避免與主張穩中求變的德國發生分歧;一旦失去德國支持,馬克宏將難以號召其他歐盟國家支持自己的倡議。
梅克爾離任後,另一受影響的政治人物是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 。
Politico歐洲版指出,歐盟以往也有最高層職位跟本國領袖分屬不同政黨,因而引發紛爭的情况,最近一個例子是來自波蘭的前任歐理會主席圖斯克;如果德國由社民黨的蕭茲出任總理,屆時他跟屬基民黨的范德賴恩的關係可能暗潮洶湧。范德賴恩原本就不得所屬保守派歐洲人民黨黨團(EPP)的歡心,只因梅克爾和馬克宏支持才出線。有社民黨員表示,蕭茲會對范德賴恩保持「制度上的巨大尊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