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國葬戈巴契夫 普亭反替解套美歐領袖

蘇聯首任及末代總統戈巴契夫過世,告別式與葬禮訂於3日舉行。俄國總統普亭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向靈柩鞠躬致哀,但發言人隨後表示,告別式當天普亭另有要公,行程已滿,不克出席,間接否決了替戈巴契夫辦理國葬的可能。
所謂「蓋棺論定」,戈巴契夫在國際間的聲望和俄國民眾對他的看法,有著極大落差,這是國際輿論的共識。「蘇聯解體」與他絕對脫不了關係;1996年俄羅斯總統大選,戈巴契夫試圖東山再起,得票率只有0.5%,充分說明了俄國民眾對他的觀感。
葉爾欽擔任俄國總統後,任何國家活動都不邀請戈巴契夫出席,徹底將他邊緣化。普亭和心腹麥維德夫在總統、總理職位間玩「大風吹」的期間,反而不時邀請戈巴契夫到克里姆林宮作客聊聊。
戈巴契夫與普亭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戈巴契夫曾對小老弟寄予厚望,認為他有能力完成俄羅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後來發現普亭緊抓權力不放,態度轉趨負面。蘇聯解體後,俄國國際地位一蹶不振,普亭許民眾一個振衰起敝的大國夢。
烏克蘭是俄羅斯民族偉大復興拼圖不可缺的關鍵,普亭兼併克里米亞,再展開「特別軍事行動」,戈巴契夫始終沉默。因為某種程度上,普亭是在收拾他當年留下的「殘局」。
英美媒體將普亭缺席戈巴契夫葬禮批為「終極蔑視」,但普亭終究得考慮國內民眾的情緒。普亭不替戈巴契夫辦理國葬,其實幫了西方國家一個大忙。試想,如果辦理國葬,美歐等國領袖是否要親自或至少派特使出席?在俄烏戰事陷入僵局之際見面,何等尷尬?能免則免吧。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