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一洲焦點/習訪俄 組反美聯盟、川普將被起訴、FED升息

控制焦慮情緒 原來華人愛吃的這水果大有幫助

宿便

香港有名人信了耶穌,見證時有句名言:「我的過去是一舊屎,如今都已被沖走了。」這句話,很有啟發性。

「屎」是俗稱,雅稱是糞便。「屎」真的那麼容易被沖走嗎?我們天天排便,天天都要沖屎。糞便是食物消化後的渣滓,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叫「新陳代謝」。若以為沖走了屎,今後無屎,其實是自欺欺人,況且糞便若是積存在肚內腸道,醫學名稱是「便祕」,形成所謂「宿便」。

一般來說,「宿便」是指長時間滯留在大腸、直腸內,未被排除的糞便。也就是說,滯留於大腸好幾天的糞便,就可稱它為「宿便」。醫學上,宿便指的是卡在腸壁上的糞便,是體內毒素已累積至一定程度而衍生。肉類食物本身就有很多黏液,吃後很容易卡在腸壁上,隨著時間愈積愈多,就成宿便;如同血管中的斑塊,沒有清乾淨就愈積愈厚,最後造成血栓。

有意見認為,「宿便」不屬醫學概念,是減肥產品的促銷炒作,沒有科學依據。但觀乎人的腸道有十米長,千褶百皺,平均3.5米便有個彎折,因此即使每天排便,總有食物渣滓滯留腸道褶皺,加上若有便祕,未能排出的糞便,稱為「宿便」,並無不妥。

宿便的症狀,包括小腹突出;沒來由地腹痛、腰痛、頭痛;放屁很臭;有口臭;時常口乾舌燥;時常便祕;大便的顏色接近黑色;大便很臭等。

一個健康的人,糞便是源源不絕而去去來來,醫生說,人至少每日排便一次,最好兩次,若是三日不排便,可確認患了便祕,長期便祕會形成痔瘡,甚至惡化為腫瘤

不過,名人所說的「屎」,不是「生理屎」,而是「心靈屎」,是「心中有屎」,不是「身中有屎」。

便祕 醫學 腫瘤

上一則

山東青島各校收到禁書令 龍應台作品在列

下一則

人工智慧畫作竟奪博覽會大獎 人類畫家怒罵「作弊」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