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吃火鍋記
為了避暑「逃」到貴陽,住處下面的迴廊是一間間緊鄰的店鋪,其中八成是食肆,還有兩成是酒莊、藥店以及其他。雖然食肆眾多,然每逢吃飯時間都坐滿了人,由此我相信了「貴陽人收入的八成都用在吃上面」一說。
貴州人對烙鍋、火鍋的鍾愛尤令我目瞪口呆,即使是大熱天,街上、食肆裡到處可見一群群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辣烙鍋、火鍋周圍,起勁地烙、涮,場面煞是撩人。
貴州菜與粵港菜系是迥然不同的兩個菜系,粵港菜以清淡新鮮為主,貴州菜則以濃烈辛辣著稱。如此巨大的反差,成為我對貴州菜充滿好奇並決心一嘗的巨大誘惑。
經過討論,我們一夥八人終於決定在下榻酒店旁、一家被媒體捧為「舌尖上品」的貴州菜館吃一次火鍋,測試一下粵港人對湖南、貴州、四川等無辣不歡菜系的接受程度。
一家店名「侗郎西-苗寨-醬酸」的食肆,是一家比較有代表性的黔菜館,可能被主流媒體報導過,菜館很旺,上下兩層均座無虛席,樓上雖說設了八人雅座,其實八人坐得肩肩相擠。
說到底我們還是有保留,在服務小姐詢問要什麼火鍋湯底時,我們決定來一個鴛鴦,一邊辣、一邊不辣。上蘸料,是豐富的紅綠辣椒加上類似老乾媽的汁醬,再加上花椒粉、醬油、辣椒油等。
這碗蘸料應是貴州火鍋的味道之魂,可惜我們八人卻有五人看著就宣布投降,然後擺於一角,只有三人猶豫地將蘸料留在自己面前。
開鍋,五人一律將自己想吃的食物放在無辣的湯中涮食,另三人中也有一人「叛變」,將食物放進無辣湯底,只有兩人放膽在辣湯中燙食;而這兩位「勇者」,也把一半食物放在無辣湯底。
我等兩人敢於試辣,其實也是小心翼翼地試,對於火鍋蘸料更只是象徵性地觸點一下,輕描淡寫而已;即便如此,其中一人已辣得打嗝,另一人辣得面紅耳赤,頻頻擦汗。
如此看來,估計粵港人對貴州火鍋可接受比率不超過10%。
其實,貴州及湖南、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以辛辣煎炸為主的重口味菜系,味道還是非常刺激、吸引人的,假如受得了,吃上一陣,甚至可能會從此愛上它;而口味一旦變重,將會對粵菜甚至江浙滬等地的清淡、甜膩菜系感到索然無味。事實是,這幾年在北美等地,辣口味的中國菜館越來越多,越來越受歡迎就是例證。
走出火鍋店,我們這群粵港人(包括兩名祖籍滬地的)有點抬不起頭來。不得不承認,在黔菜面前,我們無法抵擋酸辣的強刺激,只好乖乖舉手投降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