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十多年前曾參觀過澳門藝術節展出的《華麗裝飾:拿破崙宮廷藝術展》,印象深刻。
彌足珍貴的展品,自然是拿破崙寶座,以紅木建造,配上絲絨和金色刺繡,美輪美奐。但最令筆者一開眼界的,則是欣賞到眾多法國名鐘,有鍍金青銅、翠綠鍍金銅及海綠大理石等造型鐘,全是價值連城。
「鐘」在古代中國,只是作為金屬撞擊器,用來報時,召集人群或發布消息等,佛寺便有所謂「暮鼓晨鐘」。西方的鐘則是計時器,是用重錘驅動的自鳴鐘,源自歐洲,據知最早的一台自鳴鐘,是十四世紀在義大利教堂內響起;其後因伽利略發現了單擺振動定律,荷蘭科學家海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於十七世紀據此發明了準確的擺鐘。
西洋鐘的生產,由來已久。其製作技術精湛,設計美觀,形狀變化無窮。欣賞西洋鐘,可以讓人看到西方的歷史,裡面有知識、人文價值、文化內涵,而法國名鐘更享有盛譽,因為從路易十四倡導藝術創作開始,法國鐘已被烙上富麗堂皇、極度奢華的印記。法國鐘的主要裝飾特點,是採用昂貴的材料和鍍金的工藝,尤以鎏金銅器最為出色,許多時還融入藝術故事,極富浪漫色彩。
例如這次展品有個名為《法厄同的墜落》(The Fall of Phaeton)造型鐘,說的是一個著名的希臘神話。法厄同是太陽神和森林女神所生的兒子,因被同伴譏笑是私生子,要求駕駛父親的馬車,好向同伴炫耀。
但太陽神的馬車並不是誰都能駕駛,只是太陽神一時心軟,以為可讓兒子玩一會,想不到法厄同跳上太陽神的馬車後,那馬車就狂奔起來,脫離天空軌道駛向大地,大地驟然變熱,河流乾涸,森林燃燒,天神宙斯不得不用雷電將法厄同擊落江海斃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