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月餅
小時候,中秋節可算是一個大節日。親友總會互送月餅禮盒,學校也會應景的和小朋友們講起嫦娥奔月、月兔搗年糕的故事。
有時候,父母還會帶我們去公園的草地上賞月,一家人在溫柔的月光下,手捧著父親撥好的文旦,一起仰天觀星。
炎炎夏日的夜晚,涼風徐徐吹來,偶爾還會見到其他賞月人家的小孩,提著燈籠追逐嬉笑,讓神祕寂靜的黑夜,增添了家的溫馨和熱鬧。
然而,中秋節過後,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好幾大盒的月餅。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中秋節非得吃那甜膩萬分的月餅。大人們總是指著月餅中間的蛋黃說:「瞧,這像不像中秋的月亮?」的確是很像天上的月亮。
我認為這樣的月餅,象徵式的吃一口即可,可惜天不從人願,親友送了好幾盒,所以,我們通常連著好幾個禮拜的早餐、點心都是月餅,到最後,我寧願早餐沒東西吃,也要偷偷將那吃膩的月餅,帶到學校丟了。
直到20幾年前來到加拿大,因為加拿大不過中秋節,那被我嫌棄多年的月餅,竟成了這裡的稀罕物。
可能是物以稀為貴的心理作用,我竟然懷念起那不知道被我丟掉多少回的月餅:那蜂蜜蛋糕般的油亮薄皮,內含著如凝脂般的蓮蓉,以及最後中間那油汪汪的鹹蛋黃,如流沙般地化解口中蓮蓉的甜膩。
越想念,我就越懊惱,這曾經隨手可得的人間美味,我竟從不珍惜。
就在我們一家以為往後每年都要過著沒有月餅的中秋節,我們在一間洋人超市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十幾盒酥皮月餅,見獵心喜買下,回家後開盒一看,一個個小巧玲瓏的月餅呈現眼前,這些月餅雖不如故鄉的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我們細細品嘗這得來不易的月餅,奇怪的是,它並不如記憶中的甜膩,反而酥脆可口。
從此,中秋節買月餅便是我們家的大事。每逢中秋將至,我們便會不定時的巡邏那家超市,希望他們如往年一樣能夠放出幾盒華人月餅,又因為每年他們只賣幾盒,我們便輪番密集探訪那家超市,深怕讓別人搶了先機買走了。
若我們誰先買到月餅,一定帶回家,當寶似的分發給左鄰右舍的親友。
於是,在國外,月餅成了親友之間相聚的理由,也因此,我悟出月餅的真正價值,原來是為了拉近人與人彼此的情誼。
由於對月餅的改觀,每當我再次回想起兒時親友送的那幾盒的月餅,更是多了幾分感恩。月餅不再只是一解口腹之欲的甜點,而是對家鄉及親友的思念。
如今,加拿大華人多了,月餅也不再那麼稀罕,但我們仍堅持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每當一家人團聚賞月時,我們總不忘遙祝故鄉親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