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的概念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是講條件的,那就是定位準確。若是定位不準確
,可能便會出現占位、出位、跨位、復位以致新定位的情況。如今在全球眾多企業
,都有「跨位」理論或「新定位」法則。英雄皆因「出位」而來,這世界若人人安
份守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沒有後起之秀。
其實「位」的概念,在中國文化傳統十分重要。「位」就是位置,不同生命,不同
物質,都各有各的位置,能守住自己位置,才能生生不息。在《易經.繫辭上傳》
第一章,便專門闡述位置之道和對中位的強調,所謂「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
矣」,又有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易卦裡面爻的變化就是位
的變化,而凡能得中,即恰到好處,都是吉的。
再回頭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問題,朱熹指出這話是《易經》艮卦的引用。
艮字原義為反身看、回頭看,或者用力看、努力看。引申又有小心、注意,照顧、
養護的意思。在《易經》中卦義又引申為止,停止,以重山阻擋去路為象徵。
因此艮卦之象是「兼山」,被兩座大山夾著,《彖傳》說「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這裡的「不失其時」不是與時俱進,而是配合天時;而「止其所」的「止」,不是
通常所理解的「駐守、居住、停止、止息」等,而是止其所當止,應止則止,應行
而行,得其所而止其安,是故若能力與職位不相稱,才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否則有時也不妨有跨位、出位的行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