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化解數學題
就讀中學三年級的兒子,下個月就要考試,聖誕假期不能出外、不能聚會,當然是留在家中溫習。我在旁邊看他的數學練習題,其中一題是這樣的:
箱子裡有一些蘋果和橙,蘋果的總數比橙少50%。每個蘋果4元,每個橙3元,如果所有蘋果和橙的價錢加起來是1250元,到底箱子裡有多少蘋果和多少橙?
我看到這裡忍不住大笑,兒子驚奇問︰「有什麼好笑?」「你看看,箱子裡有橙又有蘋果,寫題目的人已知道蘋果數目比橙少50%,又知道價錢總額是1250元,怎會不知道有多少蘋果多少橙?直接數箱子裡有多少蘋果、多少橙,豈不是更快?」
「這是數學題嘛,誰叫你數橙?」兒子瞪著眼睛看我,也不禁笑起來。可是我仍然忍不住笑。設計這條問題的人明明知道有250個橙、125個蘋果,卻千辛萬苦,又說比率,又說價錢,偏偏不讓你知道多少蘋果多少橙。這樣測試學生當然沒有問題,但你走到油麻地果欄,一定沒有人這樣數水果。
談到這裡,兒子反而產生興趣,認真計算有多少橙、多少蘋果。我在此向各位數學老師道歉,有一些幽默感,才能把艱深的數學題目啃進肚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