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記
一般孕婦的孕期是懷孕四十周,前後加減一、兩周也算正常,而我的小外孫在三十三周加四天時,就迫不及待來報到,急壞了身邊所有人。
小外孫提早來報到,還不會吸吮,媽媽也還沒有分泌乳汁,小外孫只好吃「百娘奶」,也就是靠其他產婦捐贈的多餘奶水,用一條很細小的管線插入鼻腔餵食。為了固定這條管線,會用一小片圓形可愛的貼布貼在臉上,每日定時往管線送乳汁。而我女兒也不得閒,醫生叫她定時用擠奶器擠壓乳房,刺激乳房盡快分泌乳液,我也趕緊跑遍各超市買補品燉煮各種湯湯水水,一天、兩天,每天都問:「奶來了嗎?」「沒有」「怎麼回事?」急壞了我們母女倆。醫生不斷地鼓勵女兒繼續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擠出乳汁了,女兒和女婿趕緊把珍貴的初乳送去醫院給小外孫喝。
女兒每天努力定時擠奶,女婿取笑說:「她現在就是一頭每天生產牛乳的母牛。」醫生又鼓勵女兒不能只擠奶,有時候要親餵以促進母子肌膚之親,女兒遵照醫囑,沒想到卻惹惱了小外孫。他習慣了直接送入,用嘴吸媽媽的乳房要使盡渾身之力,十分辛苦,但是鼻胃管只是過度期,還是要趕快恢復正常用嘴吸奶。終於小外孫拔掉了鼻胃管,可以用奶瓶吸奶了,但臉上的膠布還沒有去除,我也知道那膠布要大費周章取下,才不會傷到小外孫細嫩的皮膚,我不免還是要請教醫護人員,才感到安心。
從出生就在佛利蒙華盛頓醫院(Fremont Washington Hospital)的新生兒加護病房居住三周的小外孫,終於平安健康回家了,醫療費用總共是二十六萬美元,再加上女兒自然生產部分,全部是三十多萬美元,包括所有食宿醫療費用,自付額大約六千美元,其餘由保險公司支付。生出時不足五磅的小外孫,在大家努力細心餵奶,一個半月後長成了九磅多,外公開始擔心,並說:「美國這麼多大胖子,就是有妳這樣的外婆。」
女兒和女婿的理論是少量多餐避免吐奶、肚子漲氣;我的理論是一下子就餵,又餵一點點,整天忙餵奶,可把大家累死了。而且小寶寶禁不起餓,一餓起來就大哭尖叫,小嘴巴到處找奶,分秒不能等,喝得氣喘如牛,嗯嗯啊啊很是辛苦,吃飽喝足後,伸懶腰、蠕動小嘴,頓時從惡魔變成小天使,天下太平。女兒也在屢試親餵下,惹得小外孫大怒,心灰意冷放棄了,只好繼續定時擠奶、冰奶、熱奶和餵奶。
女婿是個電腦工程師,做事完全遵照SOP手冊,母奶幾盎司加多少配方奶、加什麼補給品,熱幾分幾秒,全都照單行事,加什麼怎麼調配奶我不管,但是奶根本不熱,我聽到小外孫的肚子常常有聲音,又加上他大哭,我就堅持要加熱一點。因為我按照女婿的指示熱奶,奶瓶是很熱,但裡面的奶根本沒熱,老公也支持女婿的作法,說我是自己想的,並沒有理論根據,我馬上反駁說:「那為什麼常常加熱食物給你吃,你總是大叫中間是冰的,所以熱奶也是一樣的道理。」總算說服了女婿,我想他一定去測試過。
為了餵養出一個健康寶寶,我努力上網研究各種理論依據,小嬰兒該吃多少奶?怎麼餵才不吐奶?該怎麼拍打嗝?了解這些理論後,來對付我們這家子的高科技工程師,讓他們沒話說,大家總算找到共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