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團進社區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是長駐高雅殿堂肯尼迪藝術中心的頂級樂團,但它並不囿於象牙塔尖,每年會抽時下基層和社區,彷彿他們也知道「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精神,樂為「下里巴人」服務。今年三月國樂團專程來到華府東北地區演出,還特意獻上一台以讚美一線人員為主題的大型晚會,用心深沉,令與會者心潮澎湃。
國樂團的首場晚會在天主教大學旁的聖母大教堂舉行,可容納千人的巍峨屋宇座無虛席,如我般遲到者只能拱手站在門口牆邊,引頸遙望舞台。當指揮提及三月十一日是世衛組織宣布新冠大流行整三載,讓參與過搶救病患的一線人員舉手昭示,全場掌聲雷動,向人民功臣由衷致敬。
晚會上醒「耳」地演奏了一首名為「七點鐘的吶喊」之樂曲,它以巧妙的構思表現了人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英勇氣概,音樂激情四射,鏗鏘激昂,中間更迸發打擊樂的敲打聲,演奏者同時以嘴發出震耳欲聾的呼喊,重現年前人們自發擁在窗口拍打各種器具,為醫護人員打氣的熟悉而又難忘場景,讓聽眾再度感慨萬千。
壓軸曲之前指揮告訴觀眾,既然在大教堂演出,有現成管風琴,何不以管風琴曲作結?於是法國作曲家聖桑的「管風琴交響曲」成為晚會高潮。雖然人們對管風琴不陌生,但當真實的風管音在開闊的大教堂炸響,其震盪環宇的轟鳴就在頭頂環繞,氣勢何其磅礴。
國樂團不僅在正規禮堂演出,次日又輕裝到一個體育中心的籃球館為民眾獻藝,雖然觀眾人數銳減,音樂家們仍一絲不苟地演奏。這次因坐前排,我清楚地看到樂團裡亞裔樂手頗多,擔任首席提琴的就是一位來自上海的中年男琴手。下半場特邀三位分別拉大、中、小三種提琴的黑女郎表演,她們神態輕鬆,甚至還扭動身軀歡快跳躍,頓使場內氣氛極其熱烈。
托住在大都市之福,第三天我又有機會聆聽華府地區阿波羅樂團在郊區一個學院禮堂的演出。以往華人小提琴演奏家林昭亮多次為它擔綱獨奏,這天卻由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首席小提琴David Chan挑大梁,演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Chan是台灣移民後代,看上去短小精悍,拉起琴卻渾身是勁,他指法嫻熟,琴弓飛躍,與樂隊配合得天衣無縫,完美詮釋了柴氏協奏曲的鮮明跳躍主題,收尾時一氣呵成,精彩華麗。感謝大華府地區造詣非凡的音樂團體能體諒平民需求,及時為大眾奉獻美妙旋律,造福蒼生,我有幸連三日各享一場仙樂,其樂無比。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