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古城今貌
自從歐盟成立以來,不但出入歐洲各國容易多,通用的貨幣也帶給旅客不少方便;如今除在英國仍然必須使用英鎊(Pounds),在瑞士仍使用瑞士法朗(Swiss Frank)外,其他屬於歐盟的國家都已一致通行使用歐元,這對大多數經常跨國的旅遊者而言,確實是省下許多麻煩,也大幅提高人們赴歐洲一遊的興趣。
瑞士是唯一未曾受到戰火波及過的國家,而先生與我對其首都伯恩(Bern)更是情有獨鍾。多年來,我們樂此不疲的幾度往返,只為阿爾卑斯山的千年白雪,和那一望無際的寛闊大湖。我們愛流連於隱身在青山綠水中的田野,也不時寄情於古老城鎮的雄偉建築裡,在眼見古城街道呈現出現代風情的當下,仍能在繁華中感受到其中的寧靜與祥和。
伯恩是一座在盛榮中帶著靜謐的千年古城,厚重的大青石路伸展遍布在整齊的老街上,電軌車在清脆的叮噹聲中沿街駛來,似乎正在向街頭鐘樓上的大鐘打著招呼。金碧輝煌的大鐘一直被視為是伯恩的標誌,它長久以來分秒不差的迎向每個過往的行人,也似乎在訴說著自己淵遠流長的歷史。我們每每在留下思古情懷的瞬間,更特別喜見這周遭的一切竟也無所大變,仍保持著我們印象中熟悉的古城風貌。
戰火損毀德國絕大部分的城市,義大利各地也是受創慘重。如今走訪的許多地方名為古城鎭,有千百年歷史也確實不假,然而事實上,這其中許多都是歴經過幾個世代,在戰後重建的仿古建築。米蘭城內的Garibaldi算是一片占地遼闊的新興區,一棟又一棟的高樓華廈連年拔地而起,有精心打造出的名店街和豪華住宅,IBM造型獨特的辦公大樓,也及早就在區中心占一席之地。Garibaldi的發展僅是義大利並不多見的特例,事實上,除了必要的修補和維護,義大利的街道及整體建築的改變並不明顯。
德國的情況可就與義大利迥然不同,不久前才到過的地方,再回來時已經完全變了;以萊茵河畔的千年古城美因茲(Mainz)為例,當我們仍沉緬於它的樸實無華時,再回頭已處處是新大樓。
先生與我終究還是不曾死心,我們由法蘭克福(Frankfurt)重新起步,沿昔日足跡到德國的溫泉小鎮巴特洪堡(Bad Homburg),也到了美軍的駐德基地威斯巴登(Wiesbaden),我們從海登堡(Heidenburg)半山的古堡走入平地老街,也幾度徘徊在科隆大教堂的前後左右,沿途所見到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所有街道不知何時都已變寛大了,許多新起的大樓也設計新穎時髦,豪華的門牆內外多的是人影穿梭,餐館林立的四周也是一片喧譁。面對眼前的榮盛繁華,想著舊日裡的古樸寧靜,我們的內心不免有些戚戚。
時間腳步未曾歇,城市也逐年在進步中成長,但我們只願天下所有的古城都能保有昔日的風貌,留與後人在享受現代化之餘,也能找到另個足以溯本求源的老地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