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廊上的鳥巢
我家外門廊上有盞立方體吊燈,吊燈頂上有個鳥巢,自我們搬來,鳥巢就在那裡,少說也有十幾年,幾乎每年都有麻雀來孕育後代,我猜那巢是傳家寶,因為它的坐落之處不僅免受風吹雨淋,也非常隱蔽,一定要走上幾級台階才能看到。
它的高度讓貓搆不著,四周牆壁的光滑度讓蛇爬不上,其他獵食者更不敢無緣無故打擾民宅,聰明的麻雀學會燕子的策略,借人類住所保護自己。
今年開春,我看到有隻麻雀從早到晚在門廊台階的扶手上蹲坐,穩如泰山,便知道又有小麻雀出窩了。我隔著門兩側的豎條玻璃看鳥巢,沒過幾天,看到鳥巢頂端露出毛茸茸的腦袋和剪刀一樣張開的嘴巴,這次是三隻寶貝。
為了餵飽孩子,麻雀父母一隻看家,另一隻覓食。大麻雀有時候叼回來長長一條蟲,有時候叼回來圓圓一團蟲,不管叼回來什麼、叼回來多少,往剪刀嘴裡一塞,立刻無影無蹤。緊接著,大麻雀像箭一樣飛射出去,繼續覓食,累了就換配偶覓食,自己站崗看家,夫妻倆一直忙活到太陽下山,才回巢陪寶寶們一起睡。
為了孩子們的安全,麻雀父母時刻保持警覺。一天,鄰居敲門,把郵遞員錯放到他家門口的包裹送來,我開門剛打了聲招呼,就聽見麻雀父母嘰嘰喳喳叫不停,我趕緊把鄰居引到離鳥巢十幾米遠的草坪上說話,叫聲才平息。
小傢伙們越吃越多,越長越大,不出兩周,個頭已跟父母不相上下。牠們學會了梳理羽毛,舒展翅膀。那天早上,天蒙蒙亮,牠們肩並肩站在窩邊,面朝草坪上的幾棵大樹,昂首挺胸,整裝待發。牠們的父母一左一右,站在台階扶手底端的小平台上,仰頭看著牠們,發出嘹亮的鼓勵聲。過了一會兒,外面安靜下來,我再去看,發現鳥巢空了,麻雀父母也不見蹤影。
小麻雀們成功啟航!我興奮得連連拍手。到了下午,我忍不住過一會兒看一眼鳥巢,琢磨著,小麻雀們晚上會回來嗎?六歲的兒子鋼珠說:「不會吧,窩那麼小,睡著肯定不舒服,外面的世界多好玩。」是啊,孩子長大,自然會離家,去享受大千世界的美好。我心裡頓時五味雜陳,有開心、擔心、自豪也有失落,正如一句比喻:「母親看著孩子,是看著自己的心在身體外面行走。」這就是做媽媽的感覺。
夏天開始了,鳥巢也休假了,它目送初長成的小麻雀們投入生機蓬勃的綠意,期待明年春天的下一窩麻雀寶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