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演講比賽
由於疫情關係,中文學校也只好改成上網課,老師們都盡心盡力地備課,因為那是不同於正規的課堂教授方法,學生也很認真上課。一學期下來一切井井有條,學習效果不錯。
然而,是否仍然要舉行每年一次的演講比賽,成了校方考量的問題,經過教務處商量後,決定在Zoom上舉行別開生面的演講比賽。教務處開始準備工作,安排各組的裁判和攝影師等,我依舊被邀請當裁判。
我評審的是最高班和雙語班學生,學校用網上抽簽決定先後演講次序。一排排英文字幕出現在螢幕上,學生只需點擊一個字,就有號碼顯現,網路科技真是進步。
雙語班的孩子們,通常家長不會說中文,這些學生雖然帶著濃重的美國孩子口音,但是願意參加比賽,勇氣可嘉,值得鼓勵。其中有一個金髮的小女孩,手舞足蹈地背誦唐詩,可謂唱作俱佳,又因為年紀最小,稚氣的童音和天真活潑的模樣非常討人喜愛。
高年級的學生幾乎個個口齒清晰,口音標準,實在是不相上下,那就要看他們演講時有沒有抑揚頓挫。除此之外,孩子的儀表和內容也是打分的項目。如果講演內容是原創,分數自然比講述課本裡的故事還要高。
此次大班的原創幾篇作品都很有水準,有一篇闡述每個人都有他們的優點,不要怕失敗,要不斷的嘗試,每一粒種子總有適合它的土壤,學生娓娓道來,言之有物,態度大方。
另一篇是「學中文的好處」,以他老爺爺為例子,很有說服力。唯一參加演講的男孩回憶他的「遊輪之旅」,描繪他在遊輪上參加各種活動的樂趣。還有一個「不食嗟來食」的故事,雖不是原創,但是她模仿的語調頗有戲劇效果。
其中最為感動的一篇是「疫情帶來的收穫」,那位學生在二月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開了網課為中國醫護人員的孩子義務教英文,後來美國也陷入了疫情,她組織朋友演奏鋼琴曲,振奮人心,以音樂獻給那些前線的醫護人員,慰問他們的辛勞。除此之外,她也去為醫護人員送午餐, 她說能在疫情中關心他人,鼓舞士氣,就是在這困境中她的意外收穫。
今年的評審老師們都被這篇「疫情帶來的收穫」的演講內容震撼;當多數人躲在家裡自保,抱怨失去自由時,她卻想到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和知識去支持和幫助他人。
這次評委的意外收穫是發現孩子在災難來臨時,所持有的態度,和愛心的付出,我們為這學生鼓掌叫好。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