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桿老伴
髮妻在特殊年代,精神遭受了致命打擊,因而重病纏身,僅四十七歲即英年早逝遠離了人間。中年喪妻的我,遭受了極大的不幸和痛苦,在她離世後的四年中,既當爹又當媽,過著孤獨、淒涼,度日如年的日子,我幾乎不修邊幅。
在某些人看來,我妻子離世,好似比他們低了一等,形同一隻無主的落水狗。雖說幫助我、同情我的人不少,但當時三個兒子,只有老大在糧食部門幹臨時工,老二、老三分別上大學和中學,我四十多元的工資,加上大兒子幹臨時工的微薄收入,父子四人艱難度日。至於家務之事,原本就不會打理,鍋碗瓢盆整天雜亂無章,家也不像家樣。
在此情景下,親朋好友前來看我,他們大都是異口同聲地勸我說:「一個家庭,沒有主婦是不成體統的。王琦英(髮妻)已『走』四年了,你也該考慮考慮自己的事了,快找個伴侶吧。」每聽到些這話,我總是漠然地牴觸,和異常難過。想到唐代元稹那膾炙人口的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個伴侶怎麼去找呢?實在是太難為人了!總不能在市井陌巷裡,看見個中年女子就上前搭訕吧,那樣肯定要把人家嚇壞的。
我思來想去,棉紡廠裡女職工多,便給「二棉」的老朋友柳醫生寫了封信,說明當下我的處境,請她費心幫忙,關注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兩、三天後,就收到了她的回信,我急忙開啟一看,她寫道:「真巧!我們廠裡有位蔣女士,和你的遭遇有些相似,也是四年前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她帶著兩個兒子至今沒再找。今年她才四十二歲,年富力強,是廠裡中層幹部,條件較好。你喪妻、她喪夫,同病相憐,我看你們倆就挺般配。若你們同意就先見個面,互相了解一下。」我當晚寫了回信,同意她帶蔣女士來我家見面。
幾天後的一個星期日,柳醫生和蔣女士二人一起來到我家。寒暄幾句後,我們言歸正傳,邊喝茶邊交談,相互介紹了家庭和個人情況,雙方表示同意先交朋友。我比蔣女士大了足足十二歲,人家沒有嫌棄,我高興得五體投地。她講話耿直爽快,且一表人才,我心中產生了相見恨晚的感覺。
此後我們以朋友相處了一段時間,雙方各自徵求了孩子們的意見,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我們由朋友逐漸走上了明媒正娶、結婚成家的幸福之路。婚後雙方的兒、孫,相互視為己出,一視同仁。兩家聚成一家,久違的溫馨日子又回來了,闔家人及親朋好友都皆大歡喜。
白駒過隙,流年似水,轉眼之間我們結婚已經三十四年了。當時壯年的我,如今已進入了耄耋的行列;中年的妻子,也升入了古稀的隊伍。俗話說得好:「年輕夫妻,老來伴」,我倆已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老伴。
居家日常生活,老伴打理得有條不紊,兩人一日三餐和定期的家宴,美食佳餚都出自老伴之手;去外地旅遊、當地公園散步、醫院就醫等等,都倚仗她對我的的貼心保護和互相幫助。假若沒有樂於奉獻的老伴,也就沒有我們這個溫馨和睦的家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