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林懷民憶瘂弦「偶像級的詩人」:我何其幸運得到他栽培

「這個時代的候選人」賀錦麗再登Vogue雜誌封面

相冊裡的故事(下)

圖為當年小三峽的柳葉舟、漂流皮筏,及十八歲的小船工。
圖為當年小三峽的柳葉舟、漂流皮筏,及十八歲的小船工。

巫山縣城東是長江支流大寧河的入口,溯水而上便是聞名遐邇的小三峽。在大寧河口,我們登上小輪機船,原定每艘只能載客三十人,而領隊竟讓四十人擠在一條船上,一路擱淺,船底不斷發出摩擦聲,三名船工左頂右推好不容易出了淺灘到達馬渡河,在馬渡河換乘十人的柳葉舟進入小三峽。

小三峽是指滴翠峽、巴霧峽及龍門峽,這裡風景迤邐,山勢險峻且河床狹窄,低處潮濕的岩石上遍布青苔,高處濃密的叢林層疊不窮。由於倒影映入,江面呈現濃稠的墨綠色,小舟行過綠波蕩漾,漣漪綿綿,此情此景真似舟在水中行,人在畫中遊。

由於水深僅齊腰,首尾相接的柳葉舟全靠船夫站在水中推行。不久天色驟變,小舟頓時籠罩在霧濛濛、雨濛濛中,間或還下起傾盆大雨,幸虧頭頂有簡陋的雨棚。穿著厚毛衣的我們坐在裡面冷得索索發抖,而泡在刺骨涼水中的船工們仍奮力拚搏,因寒冷或勞累,他們會大吼幾聲川江號子,在峭壁間此起彼伏前後呼應,迴盪於山水間震撼人心。

舟過三撐峽,那裡有個漂流碼頭,花費二十元即可租用小皮筏順流而下返回馬渡河,由於天氣惡劣,沒人膽敢下水嘗試。

雨愈下愈大,坐著享受的我們與淋雨的船工們相比反差實在太大,令大家感到坐立不安,有人提議不必再往上行,但卻遭到船工的拒絕。詢問究竟,原來他們要求我們簽名留條,證明不是他們不肯幹,而是乘客不願去,憑條老闆才肯付給十元工酬。返回碼頭時,有人送給一名十八歲小伙子一包小點心,他立即收藏在擱板下,船工們生活的艱辛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三峽截流後,大寧河、馬渡河水位都將大幅提升,再遊小三峽時該是別具風貌,而船工在水中推著柳葉舟前行的鏡頭,也許只在我的相冊中尚存。

離開巫峽,遊輪繼續向前進入瞿塘峽。峽間急流澎湃,濤聲如雷鳴,江水穿谷過澗,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峽口北岸便是青蔥蒼鬱的白帝山,山頂處紅牆彩頂就是聞名遐邇的白帝城。

遊白帝城正適大雨傾盆,山路泥濘,拾階七百方抵山頂,若乘滑桿每名三十元。有名老先生擔心夫人體力不支,雇轎夫抬著滑桿由另一側上山,當眾人抵達目的地約一刻鍾仍遲遲不見人影,急得他老人家如熱鍋螞蟻,擔心遇到歹徒搶劫。正在焦慮不安時只見夫人篤悠悠地從座椅下來,原來為保障安全轎夫們不得不繞道走,一場虛驚成了旅途中談笑小插曲。

雨天的白帝城依舊人山人海,登上山頂遠眺大江自西天飄蕩而下,東望瞿塘峽美景盡收眼底,歷代許多著名詩人在此觀山望景,詠詩作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所描繪的猿聲不止,舟行若飛的壯觀景象更是膾炙人口。站在白帝廟明良殿門外台階上,我顧不得背景內的人頭簇擁,拍了張值得珍藏的雨中留影。

明良殿建造於明代,據說曾是劉備托孤之處,殿內有三國時代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的彩繪塑像,殿側陳列室內陳設著歷代的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瓷器、工藝品及碑刻書畫千餘件,都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而最受遊客青睞的是清代「竹葉詩碑」,遠看似片片翠竹,細觀卻是由一筆筆字畫構成的詩,讀後情趣盎然。

三峽蓄水後白帝城變成孤島,曾經是政治文化商貿中心且交通方便的古城,雖仍屬景區之一,但對外交通得靠廊橋連接,而這座漢代建築經歷多次翻修維護,樣貌也非從前,據說目前打卡遊人已日漸稀疏。

三峽遊以白帝城為終點。我想,倘若有機會故地重遊的話,她的面貌將是今非昔比。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