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拍板「不賣就禁」 TikTok執行長放話:我們哪也不去

德州大學挺巴學運爆肢體衝突 至少20人被逮

歡快的春節記憶

半個世紀前,我還是一個小姑娘,最喜歡的節日就是過年。年前那些天父母最忙,要排隊購買配給的年貨,諸如每人半斤糯米、每戶的凍雞和粉絲,以及長生果等,都按票證去買齊。父母還千方百計輾轉買來福建筍乾,拿來燒煮筍乾紅燒肉,是全家人最愛吃的菜色。

陰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夜,爸媽忙著準備年菜,將泡水的筍乾洗淨切片、剝花生、磨糯米、做肉丸、煎蛋餃,忙得不亦樂乎。

大年夜時,過年氣氛更濃郁了。中午我家照例給祖先吃羹飯,葷素湯點滿桌,酒、飯、筷、匙,圍桌按位擺放整齊;一旦香燭點燃,爸媽就不許我們碰桌子和凳子,怕驚擾了坐著享用的祖先。差不多兩炷香的光景後,我們被要求向祖先磕頭和祈求保佑,然後點燃錫箔給祖先送錢,用於那個世界的花費。香燭燃盡,送別祖先,我們才被允許上桌,大快朵頤爸媽重新加熱過的飯菜。

晚上吃年夜飯,除了冷盤外,熱炒湯鍋又是滿桌,全家圍坐的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年夜飯後的節目,也是我們期待的,母親打開箱子,每個孩子都分到一套新衣服。衣服一般是每兩年換新一次,即頭年的新衣服,尺寸略大,袖子與褲腳已被媽媽縫短;過完年後,新衣服被媽媽收回洗乾淨,下一個新年,媽媽把縫短的袖子與褲腳放下,大年夜交給我們試穿時,尺寸就剛好了。年後,母親不再收回,而允許一直穿,直到衣服由新穿到舊。  

不過新年的壓歲錢,我們從來沒有從父母手上拿到過,我們也從未因此見怪父母,窮人家的孩子懂事早。

我家新年早飯都喝紅棗湯,當然,南方人最愛的年糕、湯圓,那天是必不可少,可以撐開肚子好好享受。新年期間,我們早得父母囑咐,看見鄰家大人,都會向鄰居說:「恭喜!恭喜!新年好!」

最開心的自然是串親了,四伯和姑媽他們互相先串親,到我家時往往在年初三之後了。伯父堂兄上門,鄰居看到說:「你家來親戚了!」但母親總是回答:「是自己人。」小時候我聽了,總是感到奇怪。長大後才明白,我家與伯父堂兄弟,都是祖父母的直系子孫,自然是自己人。

我家與阿姨一家年年固定串親,初一時,阿姨全家到我家吃中飯,初二我家去阿姨家拜年。之後姊姊結婚成家,我們串親延長到初三,我家與阿姨家全體到姊姊家過年。

我和弟弟們是先遣部隊,先到達阿姨家或姊姊家,一進門,阿姨或姊姊會給我們每人一角或兩角的壓歲錢。大家都不富裕,但那時的錢值錢,一角錢可以買一支帶香水味的鉛筆,外加一些小零食。

阿姨總是為我與弟弟們泡白糖水喝,那年代可沒有果汁和汽水,所以喝到糖開水就很開心了。何況,那些年白糖也是憑票限量供應的;在姊姊家則是每人一杯綠茶。

爸媽總是第二波才到阿姨家或姊姊家,哥哥不屑與我們年紀小的混在一起,所以總是臨近吃飯時才姍姍來遲。

吃飯前,我與表姊妹嗑著瓜子,吃著長生果、奶糖,聊著女孩子家的悄悄話。弟弟和表弟們則往往淘氣玩輸贏,把一塊奶糖從脖子高度對準地上放著的那塊奶糖,像打康樂球,打中就贏,反之則輸。幾個男孩嘻嘻哈哈,贏的輸的笑成一片,往往鬧得聊天的大人們聽不清彼此的話語。

「吃飯囉!」依次初一是爸媽喊,初二是阿姨姨父喊,初三則姊姊、姊夫喊,一聽「吃飯」兩字,我們小孩反應快,先跑到桌前,大人們則互相禮讓著就座。三家近二十口人,總是席開兩桌,還得緊挨著坐。

在憑票證供應物資缺乏的年代,每家都盡可能把平時儲存與年節配給的食物,加以精心烹調,端上桌享用。大人們喝著酒,小孩子們不停地挑吃喜愛的菜餚,我則最愛吃湯鍋裡的粉絲。

春節三天,我們三家熱熱鬧鬧團聚在一起,大人們忘記了生活的艱難,孩子們不必惦記學業,大家說笑吃喝,輕鬆愉快地度過新年。

時光的車輪無情地輾過,母親、阿姨、姨爹,然後是父親、姊夫,都一一成了故人,只有夢中才能相見了。然而曾經與長輩們歡度春節的場景,猶如視頻,播放完畢,心中是一陣溫馨。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大姨家老院的命運(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