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華裔學者:去年全美1/5亞裔遭遇仇亞事件 全年500萬起

只賣25萬 南加洛杉磯縣「橋屋」吸引數百名買家

我也見證了歷史

我是「美國退休者協會」會員,這是個有影響力的團體,關注五十歲以上族群的利益,收取會費、發行雙月刊,刊登老年人感興趣的話題,或是報導對老人有切身利益的話題,甚至教導老人如何防止被詐騙,真是苦口婆心。封面都是電影明星之流的知名人物,令人不免驚嘆:「哇,真沒想到他也五十歲了。」

最近的一篇文章「我親眼見證歷史」,集結不同的人執筆短文,當一件畫時代的大事發生,他們恰巧在場目睹,例如前總統甘迺迪遇刺、金恩博士遇刺、柏林圍牆倒塌等。

我住在德州達拉斯時,有一次從市中心區開車回公司,無意中看到路邊紀念碑,猛然驚覺這正是甘迺迪遇刺之處。我正走著與總統敞篷車同樣的路線,我的腦袋後方就是著名的紅磚建築,子彈從六樓窗口射出。多年來,不知多少觀光客來此朝聖,因為暗殺事件實在太震撼人心,並且似乎永遠沒有真正的謎底。

那幢紅磚建築早就化身為「第六樓博物館」,大賺觀光錢,遊客可以直上六樓,逕直走到那個窗口,親身體驗槍手躲藏的位置;多年前紐約朋友來訪,我陪她進去參觀過。可想而知,第六樓博物館得不到甘迺迪家族的承認,事實上,前第一夫人賈桂琳再也沒有踏上過這片傷心之地。

槍擊案發生後,總統車隊飛馳到急救技術特別精湛的帕克蘭紀念醫院,這是公家醫院,凡是救護車送來的不問有沒有保險,一律急救,因此車禍和槍擊受傷的人,全都送到這家醫院。久而久之,急診室醫生就被磨練出一流的醫術。

甘迺迪入主白宮時才四十三歲,他主政的時期是個動蕩不安、危機四伏的年代,內有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權運動,外有赫魯雪夫主政蘇聯。越戰已經開打,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太空競賽正在進行,此外,甘迺迪還成功處理了古巴飛彈危機。

這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第一家庭,廣受美國人民愛戴,年輕領袖為美國帶來朝氣和希望。暗殺發生後,達拉斯被貼上「仇恨之城」的標籤,臭名遠播,被美國民眾唾棄,抬不起頭來。

七○年代,美式足球隊「達拉斯牛仔隊」四次打進超級盃,兩次贏得超級盃,四分衛史托巴奇(Roger Staubach)在一九七五年季後賽的最後二十四秒,傳出致勝的「萬福瑪麗亞長傳」(Hail Mary pass),成為美式足球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他曾經住過我們那個住宅區的某幢房子,讓鄰居們津津樂道,與有榮焉,雖然他早就搬走了。

美國人崇拜英雄,達拉斯總算洗刷了恥辱,擺脫了「仇恨之城」的駡名。

八○年代,「Dallas」(中文譯朱門恩怨)影集暴紅,更加提升達拉斯的國際知名度。當片頭音樂響起,鏡頭滑過金色玻璃帷幕的雙子星大樓,當時是達拉斯著名地標,我正在其中一幢大樓裡上班,好幾次看到劇組人員進入大樓內部拍攝。劇情圍繞著一個擁有石油公司與大型牧場的德州闊老家族,其成員之間的種種恩怨不和、勾心鬥角,它是美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長的全小時黃金時段電視劇。

一九九九年,我和外子去新英格蘭地區的麻州鱈魚角、緬因州等地旅遊,當我們搭乘的飛機降落在波士頓羅根機場,差不多就是小約翰.甘迺迪墜機的時間。波士頓正是他的故鄉,所以那幾天關於他的電視報導鋪天蓋地,外子喜歡看新聞,旅館房間只有巴掌大的空間,無處可躲電視噪音,所以小甘迺迪墜機這件事,永遠烙印在我的腦海裡。

那是七月十六日晚上,小甘迺迪駕駛私人小飛機從紐澤西出發,預計在麻州瑪莎葡萄園島降落,次日參加親戚婚禮。夜間在水面上空飛行,一片漆黑且有雲霧,導致飛行員空間迷向,小飛機失控墜海,成為甘迺迪家族的又一樁悲劇。

在波士頓那幾天,我們參觀了甘迺迪圖書館暨博物館,甘迺迪政府所有原始資料和函件存放於此。展出的照片中,有不少總統和他弟弟的合照,羅伯特.甘迺迪當時是美國司法部長,在政壇叱吒風雲,不幸於一九六八年遇刺身亡。

甘迺迪圖書館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貝聿銘在二○一九年逝世,追悼他的報導回顧生平,他在一九六四年時名聲並不是特別響亮,當時有許多反對的聲音。甘迺迪夫人獨具慧眼,獨排眾議堅持選貝聿銘負責設計,此後他聲名大噪,享譽國際。

我也見證了一些歷史,我將這些歷史珍藏在記憶裡,它們是我人生的一些階段,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博物館 波士頓 超級盃

上一則

神祕藝術家班克西潛烏聲援 「廢墟塗鴉」7幅全曝光

下一則

德國博物館483枚古金幣遭竊 損失數百萬歐元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