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蘋果iPhone傳原要增添股票交易功能 卻因這個理由擱置

布碌崙地鐵濫射槍手…檢方求判終身監禁 量刑下周宣布

《老物件情懷》消失的街頭書報箱

路邊書報箱,曾經變身為小型圖書館。
路邊書報箱,曾經變身為小型圖書館。

最近幾乎在一夜之間,舊金山社區的街頭書報箱全消失,比起從前街邊的公用電話亭逐漸消失,這次效率快得驚人。

大約十多年前,舊金山市政府為整頓和美化市容,便將社區的書報箱統整,漆成墨綠色的鐵質書報箱,上下兩層,總共有八格。雖然有少數的媒體仍然保持自製的獨立報箱,但大多數的紙媒都參與入箱。除了免費的報刊雜誌、廣告、宣傳單、活動卡片、宗教小冊等之外,還有上鎖可投幣購買的報紙,再也沒有刊物零散的景象出現。

以我住家附近的小型商業區為例,那時每區街口都安置了書報箱,設在樹蔭下的它們,和樹葉的顏色搭配融合,時常見到有人自箱內購買當天報紙,而後直接坐在書報箱旁的路邊,專心讀報。有的書報箱對面就是咖啡館,買杯咖啡配早餐或甜點,坐在戶外曬太陽邊喝邊讀,神情悠然又愜意。

有人喜歡書報箱簡單大方樸實的設計和質感,和方便的地理位置,便申請利用書報箱做為路邊小圖書館,還在箱子的上方布置植物,下方鋪上桌布,且將各書格分類,歡迎民眾捐書;同時也鼓勵拿書的人回捐,增加書本的交換和流動。

有些人不但捐書,還捐書籤書夾、影碟、CD、玩具、拼圖、電子遊戲等,形成路邊一道充滿書香和自娛玩樂的人文風景。

但時間久了,這些書報箱每況愈下。首先,每座書報箱始終填不滿,空置部分有時成為街友的儲存箱,我曾見過有人將睡袋、毯子、衣物、雜件等塞入,一連占了三、四格。有時候,路邊的食品店將賣不完的食物放在箱內,讓人食用。此外,還有些人把自己不穿的衣服放入供人拿取,書報箱已成了雜物箱,甚至變成垃圾箱,有礙觀瞻。

另一個現象則是時代變了,起初,有紙媒停刊,再來是投幣購買的華文報紙似乎銷路不理想,每次經過看到箱內總是剩一疊,再後來這些投幣報箱便不再擺放報紙了。主因自然是網路興起,電子報既方便又快速,除了懷舊的人繼續買報紙,許多人已經不花錢買報或訂報了。

我還經歷過另一種情境,此地華人店鋪都會附帶賣華文報紙,但現在也在減少中。幾年前,我認識一個街友阿榮,他有次見我去附近小店買華文報紙,便對我說:「妳不必買報了,每個周末到某家著名的華人麵包糕餅店去撿就可以了。」後來他真的帶我去撿拾,原來這家店把每周賣不完的報紙,等不及送報人來收回,便全部扔進資源回收箱;我檢視發現雖然不是一周七天都有剩,但至少有四、五天的報紙。

珍惜紙張和對出版者的敬意,只要體力許可,有時我便將這些報紙扛到附近的自助洗衣店,店家為了讓洗衣顧客打發等候時間,允許人們把書報留放在架上供人閱讀或取走。但如今,留下的書報越來越多,主要是手機上網閱讀方便又及時,在店裡就可以掌握訊息,帶回家閱讀太麻煩了。

路邊的書報箱越發沒落,在拉門內供插放立頁書報的塑膠板,很多都壞裂;拉門門把被拔掉,不知是蓄意破壞或收集去賣錢,於是報箱拉不開,沒法將書報等印刷品放入。雖然如此,在疫情期間,它們還是盡忠職守,供人們利用。

那時候圖書館關閉,自助洗衣店禁止留下書刊,特別懷念紙本書的人倍感遺憾。只見有人在我家附近一家專賣三明治的小店,取旁邊空置的書報箱,將其中幾格放置書報雜誌,供路人輪流取或放,成了疫中一個提供精神食糧的書箱小天地。

現在街頭書報箱一夕全面消失,同時意味一種閱讀形式正慢慢離去;未來,書報箱可能只有在骨董店或博物館才能看到了。

咖啡 舊金山 華人

上一則

環保抗議人士攻擊名畫 荷蘭法院判2個月徒刑

下一則

神祕藝術家班克西潛烏聲援 「廢墟塗鴉」7幅全曝光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