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情懷》爬格子的年代

每逢放暑假,兩個哥哥都會帶我去弄堂口借小人書,漸漸地也對連環畫著迷,久而久之,我們都愛上了畫畫。
到解放初期,我用水彩顏料臨摹過許多「大眾電影」封面上的明星;後來我對漫畫產生興趣,當時豐子愷的漫畫和卜勞恩的「父與子」是我的最愛。不知何時開始,我試著向報刊投稿,那時投寄畫稿相當麻煩;畫稿得用一張鉛畫紙,畫好以後小心翼翼地把畫稿捲起來,加封後在封面加註「請勿折疊」幾個字,然後投寄。
那個年代,解放日報、新聞日報的編輯都是著名的漫畫大師,記得有米谷、張文元等人,他們對不予錄用的稿件,都耐心地指出不足之處,回信總不忘說上幾句鼓勵的話,使人心裡感到暖暖的,至今難以忘懷。這裡附上我一張後期的小作,譏諷黑心攤主昧心出售注水牛肉。
後來我轉行寫文稿,也就是所謂的「爬格子」,用專用的稿紙書寫,投寄的方式比畫稿簡單多了;稿紙可以折疊起來,放進信封,再貼上郵票就大功告成了。那時,可能是收到的稿件不是很多吧,編輯總會寫信回覆,有一陣子,我寫了一些中國近代海軍史的稿件,多篇發表在「航海」科普讀物上,並與陸新揚編輯建立了良好的聯繫。我十分珍惜這種編輯與作者間的關聯,他在一九八五年四月給我一份回信,至今我仍珍藏著,對陸編輯也很懷念。
如今透過電子郵件投稿,寫文章不需要再「爬格子」了,只要在鍵盤上敲打即可,發稿也不需要貼郵票、套信封,通過E-mail再大的附件也可以傳送,不過,還是有點懷念過往的投稿歲月。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