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情懷》小人書的回憶

二十世紀六○年代初,我七歲剛上小學,課餘時間最愛幹的事就是看連環畫了,我們稱為看小人書。
當年儘管一本小人書才一、兩毛錢,最貴的也不過三毛多錢,但是大多數孩子還是買不起,買不起又想看,就只有去街邊租來看。出租小人書的地攤一般設在商店附近,在街邊找一個靠牆背風的地方,擺上幾個小板凳就成了。
老闆大多將小人書的封面扯下來,貼在一張厚厚的牛皮紙上,寫上編號,往牆上一掛,就算是招牌,也算是目錄,想看什麼內容的書,直接在牆上找就是了。老闆會依據編號,很快從箱子裡找到你要看的那本;拿到手上的小人書,封面都是牛皮紙樣式,用鋼筆寫上故事的名字。
說是小人書,也有大孩子來看,中學生也愛看,甚至有成年人蹲在地攤上看。來地攤租小人書的人,大都是上小學的男孩,女孩極少,那時候女孩的標準課餘活動是跳橡皮筋。所以,談情說愛的小人書一般不受歡迎,價錢就比較便宜,依稀記得成年人比較青睞愛情故事。
記得「打仗」的書是三分錢看一次,「打仗」是指現代的戰爭故事,有槍有炮的,如果還有坦克、輪船、飛機,那就更好了,好像是「上甘嶺」最受歡迎。「殺仗」的書是兩分錢看一次,「殺仗」是指古代的戰爭故事,騎馬舞刀弄劍的,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一般的工廠、農村或是城裡的故事,一分錢看一次,「劉文學」、「女籃五號」等屬於此類。
出租小人書按看的次數計費,每次卻不限觀看的人數。看小人書一般都不是自己去看,之所以要呼朋喚友,一是大家一起看可以相互討論;二是可以顯示朋友多;三是顯得夠意思,有了好事不忘朋友。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錢太少,又想多看幾本,你有錢時叫上別人一起去,別人有錢時也會叫上你,通過分享達到互助。看小人書為我留下許多童年快樂時光。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