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說故事》承先啟後話中文

在教「泰勒級數」時,我溫習了排列問題。為使其明白易懂,我列舉veil、evil、vile三字的不同,引起學生們極大興趣。一個學生突然提出書寫中文的問題:「有些中文字更換筆畫位置後如夠够、闊濶、匯滙、略畧、群羣、裡裏、峰峯仍一樣,為何有些如售唯、翌翊、褓褒、呆杏意義又變了?」
我建議他閱讀李克的「中文字譜」,因為該書用英文解釋 。作者留學台灣,是經濟學副教授的道地美國人。我推薦這本書,希望能達到承先啓後的作用 。
我記起小時在越南學中文的過程,我就讀的福德學校規定使用「王雲五字典」。除正體外,我對裡面所收錄的異體、訛體、古體、俗體、簡體各種寫法相當感興趣。我由第一頁起逐字研讀,將它們抄列成表。
後來又得到同德中學洪金樹老師的啟蒙,認識了六書,他還推薦我向前清舉人林嘯溟老先生學習文字學,我接觸到許慎的「說文解字」和高樹藩的「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對六書更上層樓。
讀西貢文科大學時,我主修「中國和越南文學」。以文字書寫區別,越南文學史及作品可分為三個時期,漢字、喃文、和國音(目前的拉丁化越語)。漢字是用越語發音的中文;喃文由漢字衍生出來,可能同音同義、同音異義、同義異音、拼合、減筆畫等。
因此,要了解喃文,還得從中文文字學著手。到美國後,我對研究中文文字學仍孜孜不倦,如今科技進步,只需在網上輸入要查閱的字,「說文解字」對該字的註釋即可出現在屏幕上,快捷方便,無與倫比。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