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被問吳慷仁赴中發展 林心如笑容瞬間消失

舊金山華婦撞死4人 先稱誤踩油門 後改口稱車輛故障

網友竟是舊識

我自小即喜結友伴,但隨時光流逝,社會巨變,昔日友伴大多失聯。如今的互聯網,可使萬物相連,輕輕一點,即可結識無數網友,聊可彌補友伴流失之憾。

其中有一網友格外讓我鍾情,此人網名「雪泥鴻跡」。第一次接觸他的文字就頗感興趣。那是他讀撒母耳.烏爾曼的短文〈年輕〉後的一篇讀後感。他引原文道:「年輕不是年歲,而是心境」、「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接受天上人間美好,就可青春永駐,風華常在」。真是明心見智的文字,令人心胸豁然。我因年入老邁,常有遲暮之嘆。看到這篇讀後感,讓我精神為之一振。讀後我即回應「雪泥鴻跡」,給以點讚。

此後見到雪泥鴻跡的博文,我都不肯放過。他一篇談孤獨的博文,說孤獨是全世界流行的一種傳染病,日本因為老人的孤獨死和自殺問題,仿效英國設立「孤獨事務大臣」及「孤獨對策擔當室」,表明其問題的嚴重。但他認為關鍵卻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社會和家庭對老年人要予以應有的關愛和溫暖;二是就老人個體來說,要積極充實自我;自殺或抑鬱的老人,多是精神空虛,因此老年人更需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豐富自已,以精神力量支撐起自己的心靈。互聯網正給了我們學習的好條件,一鍵之下,世界萬物瞬間即來到面前,何有孤獨?網友雪泥鴻跡的這些知性言語,正說到我的心裡。我立即對他予以讚賞,他亦立即回話表示謝意。

後來他在網上見到我的文字,也必定閱讀,也給我以點讚。如此一來一往,彼此在網路上不停地交流。我與雪泥鴻跡可謂三觀一致,志趣相投。他雖是從未謀面的陌生人,但從他的文字卻能感受到他真實的思想和感情,所以對我而言,他又是熟悉的陌生人。

兩年前的一天,我的電子郵箱裡突然發現雪泥鴻跡的一封來信,信中並直呼出我的本名,使我大感意外。原來,他在《世界日報》藝文網上,看到我以虹化玉網名寫的那篇〈我心中的橄欖樹〉文章,該文中提到讀高中時,我在校刊上幾首〈海潮〉小詩被批判的往事。他說:「你當時名揚全校,誰人不知?」他作為我的同班且最要好的同學,記憶更為深刻,他還在校刊上寫文為我鳴過不平。

想不到這個神交已久的網友雪泥鴻跡,竟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學!在分別半個多世紀後突然現身,恍如夢中。是網路之神使我們在半個世紀後巧遇邂逅,久別重逢。

我們立刻互報了彼此的電話號碼和微信。接下來就是說不完的話,傾吐不完的半個多世紀積壓在心裡的話語。

他與我先後來到美國和加拿大的女兒處生活,其實相距很近,但彼此就是不知不聞,正所謂「海外存知己,比鄰若天涯」。若不是得惠於網路,或許我們今生到死亦難得一見。

我們現在是學友加網友,享受著雙份友情的快樂。

雖然我們都有彼此手機微信帳號,但是我們都更願意在網上交流,現在我們比以往的交流更頻密也更豐富,除了分享彼此的博文,更多地是以電子郵件對話,歷史、文學、科技、哲學、時政,上下古今,無所不談。或傳送最新資訊,或提供新知卓見,並相互慰藉勉勵,溫暖心靈。網聊內容豐富多彩,難以盡述。喜有學友加網友的陪伴,每一天都得以豐富我的晚年人生。(寄自加拿大)

微信 加拿大 世界日報

上一則

獨立書店方興未已 全美去年新增200家

下一則

唯一華人 97歲盧燕入選2025好萊塢星光大道名單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