醃漬風乾之味(下)

母親做很多醃漬食物,像泡菜。把高麗菜洗淨,擦乾,一片一片抹上炒過的花椒鹽,和切成條的紅白蘿蔔、黃瓜等菜蔬,放入一個深褐色的罈子裡。罈子口緣有槽,蓋緊了,槽裡一圈水,阻隔空氣和水,讓罈中的菜蔬靜靜發酵。母親的泡菜加高粱酒,發酵後氣味芳香爽脆。
發酵,是物質在時間裡醞釀變化。母親叮嚀不可以隨便掀開蓋子,要我學會把耳朵貼在瓷罈上,靜靜聽發酵的聲音。
「聽到嗎?」
我其實沒有聽到,但是很喜歡把臉貼在光滑冰涼的瓷罈表面,好像探聽胎兒脈動。
最喜歡的是貼近釀酒的酒甕,土甕灰棕色,有四、五十公分高,小口,用蠟把木塞封嚴。臉貼近時,感覺到陶土經過火燒過的質感。陶器製作,有一萬年歷史,懂得加水揉土,塑出容器,再放進窯裡,加上木柴,用烈火燒,這是人類認識土,認識水,認識木,認識火的過程。五行只差金的出現了,金屬要晚好幾千年。
臉貼在陶甕上,彷彿貼近一萬年的故事,母親說:「靜靜聽……」我似乎真的聽到了,穀類發酵的汩汩聲音,這聲音,人類也聽了一萬年嗎?
那一夜,覺得汩汩的聲音,從遠古傳來,像天上星辰流轉,帶著芳冽酒香,從陶甕裡滿溢而出。
不知道是誰動了封蠟,木塞被發酵醞釀的氣體衝開。清晨起來,原來不是夢,一屋子酒氣,陶甕四周流出紅紅的酒糟。
母親收拾乾淨,就用酒糟裹了魚、雞、豬肉,用蒸用炸,也燉湯,吃了幾天的酒糟料理。
所以,醃漬的食譜,用油鹽,用醋,用糖或蜜,用酒,也用豆醬,方式很多,初衷都是為了保存食物。
母親做過豆腐乳,不成功,她就放棄了。
我極愛豆腐乳,早餐配粥,沒有更好選項。台灣的豆腐乳,從宜蘭嘗到屏東,從新竹吃到池上,每一地的風味都不一樣,比日本味噌還要豐富多變化。
但是,最好的豆腐乳常常是非職業的家傳手工,量少,也不太上市場。像池上玉蟾園阿嬤的椒麻豆腐乳,每次去也只有幾罐,常常上面貼著紙條,註明要等六個月後才能開封品嘗。
我去巴黎過暑假,總帶著池上米、玉蟾園豆腐乳,早餐吃過,才有興致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
味覺不圓滿,好像做其他事也都輕浮虛偽。
遺憾的是法國朋友很難體會,用筷子蘸一點,放入口中,齜牙咧嘴,好像吃到屎。
我很好奇,法國明明有臭到不行的Epoisse de Bourgogne,被形容如「久不洗澡的陰私氣味」,這樣的乳酪,嗜之若狂,獨不見容池上豆腐乳乎?
此臭非彼臭,可見臭有嚴重民族歧視。
愛把「平權」貼在額頭上的人,讓他們試一試Epoisse,或紹興的「三霉」「三臭」,就知道他們給自己貼的標籤往往太過寬容。
紹興的「三霉」「三臭」是名菜,我愛魯迅的文字,〈阿Q正傳〉〈藥〉〈狂人日記〉,都寫到一個民族的可恨可痛可悲哀處,啼笑皆非。紹興的朋友跟我說:「沒有通過『三霉』『三臭』,你愛魯迅是假的。」
我真的沒通過,「三臭」裡的「臭蛋」,是死在殼裡的雛鴨屍體,嚥不下去。我嘔吐的時候,想到魯迅〈藥〉裡用新斬人頭的血蘸饅頭療治肺癆,吐到涕淚滂沱,果真,味覺比文學真實。
記得第一次吃Epoisse,也臭到難忍,很感謝當時法國老師說:「一個民族不夠老,不會懂吃臭。」
我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貧窮,大饑荒,餓到要吃腐爛的屍體活下去,甚至,親人的屍體……我對味覺上的臭也只是文人的清高潔癖吧?
我在池上,住大埔村,是客家聚落,用日曬風乾食物也是他們的擅長。
冬天芥菜收成,一棵棵芥菜,像樹一樣,肥大茂盛。這麼多芥菜,吃不完,賣不完,剩的都曬在牆頭屋瓦上,做成酸菜。酸菜做火鍋配料,炒辣椒都好吃,可以保存比較久。
芥菜實在太多,做了酸菜,剩下的塞在甕裡瓶子裡,做成「福菜」,這是客家菜餚裡常常用到的。
福菜要塞得很緊實,不受潮,幾乎像真空,可以保存兩年不壞。
福菜做完,還有剩餘芥菜,就用鹽漬風乾,綁成一綑一綑,做成「梅乾菜」。
客家族群的儉省惜物如此。
我在縱谷富里吃到極好的梅乾扣肉,「邊界花東」陳媽媽的「手路菜」,那梅乾菜就是主人自己製作的,一綑一綑,夠鹹夠乾,放多久,都不壞。
所以,有冰箱,可以存芥菜。沒有冰箱,芥菜就多出不同品類:酸菜、福菜、梅乾菜,其實都是「芥菜」。
還是要感謝有冰箱,可以保存新鮮芥菜。但是,繼續缺電,也不妨試試酸菜、福菜、梅乾菜。
我很開心,住在大埔村,看家家戶戶日曬風乾食物。她們會按門鈴,借我的牆頭曬芥菜。我是邊間,院子的牆很長,一公尺半高,太適合曬菜了。畫畫累了,我就坐在院子,曬太陽,吹風,看牆頭陽光風裡的芥菜,歲月清平,莫不靜好。
在蘭嶼也到處看到部落裡懸掛著一串一串的飛魚,烈日灸曬,風吹,一日一日,就透出寶石的紅光。海洋的漁獲,用這樣自然的方法長存,供養人的生存。
新冠疫情間,朋友送來一大罐醋浸泡的雲林莿桐蒜頭,囑咐每天早晚喝,去邪毒。醋漬也是傳統保存食物的方法。
坐在院子,吹著風,曬著太陽,忽然想到在陝北窮鄉,家徒四壁的人家,門口都掛著長串的大蒜、辣椒、玉米、高粱。金黃、豔紅,在風裡搖曳,在陽光下閃耀,他們的食物是這樣「風」「光」的,原來「風風光光」是說大自然裡的「好風」「好陽光」。(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