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見證了人類藝術的消亡?

按照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1976-)在《未來簡史》中描繪的,我們一直視為至高無上、不可取代、不可超越的人類大腦機能和神經活動,都可以通過電腦的演算法攻破。未來電腦演算法或將取代一切人類智力因素決定的事情。
曾經我們以為高深無比的國際象棋,在2016年已經被人工智慧幹翻在地!現在誰還好意思說自己是世界圍棋冠軍呢?這就像螞蟻在大象面前說,我是舉重冠軍一樣。
多尷尬!
隨後,微軟的人工智慧小冰在2017年出版了一本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其中很多詩歌寫得和專業詩人相比,也絲毫不遜色。「我又躺在自己的床上∕還不是珍奇甜蜜的感覺∕一支燭光∕忽變為寂寞之鄉」、「有長蛇盤據在我的胸膛∕永遠留著我的飢渴之心∕暮風在夜間追問」,以上,看得出來是電腦寫的詩嗎?
當年詩集在發布時,微軟介紹說,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一直在思考,在智商(IQ)之外,在情商(EQ)之上,如何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可以通過技術賦予AI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嗎?換言之,人類的情感和創造力是可複製的嗎?微軟研發團隊採用了基於情感計算框架的創造模型,可通用地完成詩歌、歌詞和財經評論。其獨創性超過83%。由AI創作的詩歌,化名向多家網路及平面媒體投稿,並獲得錄用,除了微軟自行披露外,尚未被人類讀者察覺。
人類又一次在想像力和形象思維領域失守。
那我們在人工智慧面前,還有多少可以堅守的領地呢?
有人說,獨創性的藝術創造是人類可以驕AI的領地,人工智慧很難超越。美的創造和審美活動,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和複雜的個體差異性,還需要感性經驗和想像力的參與,這是AI無法探觸到的。只要人類還保有藝術,只要人類還能在藝術上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內容,AI就無法勝出。
果真如此嗎?
話音未落,AI又出手了。
這一次「他」創作了一件名為〈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的藝術品,在2022年8月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美術比賽的「數位藝術∕數位修飾照片」類別中獲得了第一名。
AI畫的這幅畫,描繪了一個奇怪的場景,看起來像是來自太空歌劇,和一幅精湛的繪畫無異,巴洛克風格的大廳裡的古典人物,通過一個圓形的觀景口,進入陽光普照、光芒四射的景觀。畫的作者署名Jason Allen。Jason Allen但並不是〈太空歌劇院〉的作者,真正的作者是一個名為「Midjourney」的人工智慧軟體。
這幅獲獎作品,立刻讓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炸了鍋。他們紛紛表示這幅作品的獲獎,加速了創造性工作的消亡。
一名藝術家在推特上的犀利吐槽說:
「我們眼睜睜地見證了藝術的消亡。AI可以畫出如此具有想像力和表現力的作品,藝術真的就要消亡了嗎?我本來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卻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的看法,藝術,不會消亡。但是人類獨家創造藝術的特權可能真的消亡了。
我們不會把一隻鳥的鳴唱,真的當作歌唱藝術作品對待,無論它多麼婉轉動人;我們也不會把一座蟻巢當作真的建築藝術對待,無論它結構多麼巧妙功能多麼完備。因為大自然形成的藝術無論多麼精巧,因為不是人類的參與,即使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人類對藝術的定義和看法,但我們還是會把它們排除在藝術之外,我們對藝術的定義和界定,是基於人的,它一定是人類的創造物。人做得好,我們叫做巧奪天工,人做得不如自然的好,我們說是在向自然學習,所謂的師法自然。但我們對藝術的定義,對藝術的評判標準,始終是以人類為中心的。」
現在問題來了。
人工智慧做出的藝術作品比人類做出的藝術作品還要精細、優美,就要超越人類的創造能力了。
人工智慧做出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嗎?它如果不是藝術,那藝術到底是什麼?
有人辯解說,AI其實是沒有原創力的,「他」只不過是通過大資料、深度學習,在此基礎上嘗試模仿人類的創造,「他」創作的東西無論多麼新奇、驚豔,也無非是跟在人類後面鸚鵡學舌,有樣學樣。而原創性的藝術,只有人類能夠做得出來。
真是如此嗎?
我們去看看中國國畫,看看中國書法,也看看西方的油畫,人物肖像,風景畫,戰爭場面,宗教題材繪畫。我們真的認為藝術的根本在於原創嗎?
絕對不是。
其實人類的藝術也一直是在不斷地向前人、向同時代其他人學習中發展的。在數千年來的前人的藝術思考、藝術技法積累的基礎上,一天天學習,一點點創新,一步步突破,而達到今天的豐富多彩的狀態。
之所以創新艱難,有很多原因,一是在現代印刷術發明以前,人類藝術的傳播非常緩慢,要學習他人的技巧經驗,都只能從原作學習,原作本來就稀少,獲得並非易事。二是人類思想交流的難度也很大,對藝術的理解、美學的思考,這些成果的傳播、學習、理解、掌握、再創造,對99.9%的人來說,要麼因為它不會帶來直接的物質財富與享樂,因而是沒價值的,不屑於或沒工夫學;要麼需要幾十年的勤奮苦讀,完成全面的知識積累,才能達到略微像樣的境界。而幾十年,人的大半生已經沒了。
但是AI通過大資料,深度學習,可以在一兩個小時,甚至更快的時間,把人一輩子皓首窮經才能掌握的理論,學得通透,把人耗盡資財和生命,覽遍世界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畫冊中的作品後,才能獲得的見識,在短時間內變得耳熟能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演算法的組合,和生成。
於是作品就出來了。
人,怎能與之相比?人的創造是學習的結果,AI的「創造」也是學習的結果,而且「他」的學習能力遠在人類之上。
人類將如何自處?
人類還敢說藝術的獨創性是自己專擅之地嗎?
在藝術創作的領地裡,還能有人類的一席之地嗎?
這是今天和未來的人們必須面臨的一道難題。(寄自北京)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