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加大最新研究:視力問題恐是阿茲海默症徵兆

舊金山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研究團隊22日發表於醫學期刊「刺胳針神經學」(Lancet Neurology)的大規模跨國研究顯示,視力問題恐是較為罕見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徵兆,名稱為後大腦皮質退化症(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的變異,患者最開始出現狀況是視力不清,而非記憶不佳。
華盛頓郵報23日報導,加州馬里昂郡(Marin County)婦人蘇珊‧史都華(Susan Stewart)2021年聖誕節與家人玩骨牌遊戲時,發現75歲丈夫查理‧史都華(Charlie Stewart)看不清骨牌上的圓點。由於沒有失憶症的家族史,丈夫記憶也沒問題,她認為只是視力問題而已。
幾個月過後,查理‧史都華被診斷出後大腦皮質退化症,是一種較少見的阿茲海默症。專家指出,後大腦皮質退化症患者的徵兆最初從視力開始,而不是記憶問題,可能導致數以千計民眾在幾年當中錯失即早發現即早治療的機會。
舊金山加大研究人員分析來自16個國家、共計1092名後大腦皮質退化症患者的紀錄。統計顯示,患者平均出現徵兆是59歲,比絕大多數阿茲海默症患者發病年齡提早了5年至6年。
研究人員指出,後大腦皮質退化症患者可能約占阿茲海默症患者的10%,換算起來在美國約將近70萬人。
研究報告執筆人之一、舊金山加大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Center)主任拉賓諾維西(Gil D. Rabinovici)指出,對於喚起社會大眾對於這種症狀的注意,還要加強努力。他說,這項大規模研究發現的結論之一便是,等到患者獲得診斷證實的時候,其實病情已拖了好幾年。
他說,希望研究結果協助醫師即早診斷,期盼更多研究人員把後大腦皮質退化症患者納入未來的阿茲海默症臨床實驗。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