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陳文茜曝罹「黑色素癌」擴散多器官 醫教ABCDE原則判斷

擊敗中國丁立人 18歲印度天才棋手成史上最年輕西洋棋王

早、晚餐提早吃 可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飯時間很重要,可能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心臟代謝功能;示意圖。(圖/123RF)
吃飯時間很重要,可能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心臟代謝功能;示意圖。(圖/123RF)

很多人知道自己吃的食物可能會增加或降低心臟病中風和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吃飯時間可能也很重要。根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新研究表明,一天中第一餐和最後一餐吃得較晚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並且這種效應對女性更明顯。

在該項研究中,科學家藉由法國NutriNet-Santé研究中超過10萬名參與者的數據,以研究食物攝取模式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這些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2歲,其中79%是女性。

結果顯示,提前一小時吃早餐和晚餐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例如早上9時吃早餐的人比早上8時吃早餐的人,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高出6%。另外,與晚上8時前進食相比,晚上9時後進食患中風等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8%,尤其是女性。

研究結果也表明,較長的夜間禁食時間,也就是當天最後一餐和第二天第一餐之間的間隔,與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有關,這也支持了早點吃第一餐和最後一頓飯的想法。此外,人們白天進食多少次,並不影響他們的心血管風險。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該研究結果表明,採用較早的進食時間模式,並將較長的夜間禁食時間與盡早的最後一餐相結合,而不是不吃早餐,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換言之,早上8時吃早餐,並且在晚上8時前吃晚餐是可行的方式。

根據2020年的《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一項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019年有1860萬人死亡,其中約794萬人的死亡與飲食相關。這意味著飲食在這些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科學家指出,現代西方社會的生活方式導致特定的飲食習慣,例如晚餐吃得晚或不吃早餐。除了日照光線之外,每天的食物攝取週期(包括正餐及點心等)與斷食周期交替,也會影響身體各器官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血壓調節等心臟代謝功能。

研究人員也指出,這些發現需在其他研究中進行複製,以確定了進餐時間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潛在作用。

心血管疾病 心臟病 中風

上一則

季節型憂鬱症求診病患多2成 醫師建議多曬暖陽、運動

下一則

椎間盤突出年輕化 醫師提醒「重訓健身族」尤要小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