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專家:AI可能威脅人類存亡 應獲與核戰同等對待

螞蟻侵門踏戶時 這幾款殺蟻藥最有用

蹲、翹、跪、跳4姿勢 膝蓋提早報廢

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示意圖。(ingimage)
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示意圖。(ingimage)

疫情趨緩,許多民眾蓄勢待發,天氣轉涼後,戶外活動更活躍。一爬山,卻發現膝蓋卡卡;上下車,覺得雙腳無力。看似小問題,卻可能是行動力退化的大危機。哪些症狀是膝蓋、肌力退化的徵兆?為什麼天氣轉涼,更容易發生這些狀況?入冬之前趁早保養,趕快補強照顧雙腿的知識。

台灣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張世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會有疼痛、關節角度卡住或是僵硬的感覺,甚至伴隨著肌肉無力與生活品質的下降。常見的原因可以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退化,原發性退化大多是因為肥胖或是老化造成軟骨磨損,甚至底下的骨頭也跟著變形;次發性退化則常發生在受傷過後的創傷性膝關節。

變天就疼痛敏感 如同「氣象台」

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退化性膝關節炎是膝蓋軟骨磨損,加上吸震效益降低所產生的發炎疼痛,常由內側疼痛開始,急性期會紅腫熱痛、積水、發炎,嚴重時會有關節活動聲響、關節僵硬,甚至股四頭肌萎縮等,好發50歲後,以女性居多。

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本報資料照片)
膝蓋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的症狀。(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友,常常形容自己的膝蓋如同「氣象台」,只要天氣開始變濕冷,症狀就會加劇。有關溫濕度與症狀惡化之間的因果關係,目前醫學上尚無確切定論,但機轉大致上為氣壓變化與血管收縮。濕冷的天氣通常伴隨著低氣壓,而氣壓降低會讓組織些許膨脹,進而壓迫周邊的神經與血管;另外,冷空氣會造成血管收縮,進而降低神經的血液供給,導致人體對疼痛的敏感度上升。

動作太快或過重 容易造成損傷

膝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骨骼與軟骨之間形成的軌道間彎曲、承受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以及腳底與地面接觸造成的作用力。換言之,如果膝蓋的彎曲角度過大、彎曲速度過快、體重過重,或是地面造成的衝擊過大,都會造成膝蓋過度的壓力進而導致損傷。

張世杰提醒,盡量避免會加重膝關節磨損的不良姿勢,才能輕鬆行走。

4大傷膝姿勢  (取材自元氣周報)
4大傷膝姿勢 (取材自元氣周報)

長時間坐矮板凳或半蹲

坐在矮板凳上或半蹲種菜、洗衣,是年長者常見的生活作息。這樣的姿勢會讓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甚至會因肌肉施力不當而讓關節沒有在正確的軌道上,使膝關節承受高達體重八倍的重量,進而造成軟骨磨損。

張世杰建議民眾盡量避免半蹲,如需在矮板凳上久坐,盡可能將雙腿伸直、減低關節壓力,並自然地向外打開,以同步舒緩腰部壓力。要在矮凳上坐下或起立時,先讓髖關節動作,再讓膝關節動作,可降低膝蓋的壓力。

時間翹腳或盤腿

盤腿或是翹腳的姿勢會讓膝關節扭轉,導致髕骨外翻與位移,進而磨損膝關節軟骨。另外,這種姿勢會讓腰椎跟骨盆低於膝蓋,使腰椎彎曲承受過大壓力,導致下方膝關節周邊肌肉群緊繃,給關節帶來過多壓力。

張世杰建議,日常生活盡量避免翹腳,如果需要盤腿坐,建議定時將雙膝輪流打直,減低膝部壓力,並可搭配腳踝活動促進血液回流,避免腫脹。

跪著做家事

跪姿不但使膝蓋呈現過度彎曲的狀態,還讓膝蓋前面的髕骨直接向後壓迫,造成膝關節損傷。如無法避免使用跪姿做家務,張醫師建議可以在膝蓋下方墊軟墊,並將家務分段完成,要起身前先將雙腿伸直,活動關節後再站起。

高處跳躍

躍落下時,膝蓋會承受大約15倍體重的重量,進而加速膝蓋軟骨的耗損。

另外,體型肥胖的人因體內發炎物質與內分泌的關係,同時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減重與減少高處跳躍可以降低膝蓋承受的壓力。

關節 肌肉 肥胖

上一則

抗衰老維他命 恐增罹癌風險

下一則

人際關係不滿意 青少年較憂鬱 家庭關懷可助減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