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鬆 鈣片補骨質 醫師:持續吃才有效

高齡化社會來臨,台灣已出現新慢性病型態「三高一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低骨質密度。民眾大多注重三高,卻因忽略鈣質攝取,讓骨質疏鬆提前報到,醫師提醒,特別是更年期女性要格外注意,補鈣刻不容緩。
台灣高雄鳳山恩德婦產科診所院長姚美芳表示,低骨質密度也就是俗稱的「骨鬆」,骨鬆通常來得無聲無息,常因為跌倒骨折才發現。骨鬆與鈣質攝取不足有關,而女性停經後,骨鬆到來的時間,遠比男性快,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
人類的骨質密度在20到30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後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流失。姚美芳表示,骨質疏鬆發生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甚至可以用「難以察覺」形容。人體鈣質不足時,骨質會愈來愈空洞,有些嚴重的患者,會開始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等現象,但多數民眾會認為這是正常老化,並不以為意,常常等到跌倒才發現自己已經嚴重骨鬆。
姚美芳表示,民眾除了因忽略鈣質攝取,讓骨鬆提前報到,停經女性因為缺少女性荷爾蒙的保護,也會讓骨鬆狀況更為嚴重。過去女性約50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近年發現,往往45歲的女性就陸續出現月經異常,面臨更年期的狀況,姚美芳認為「補鈣」對於女性而言,是需要格外注重的議題。
補足鈣質除了從飲食加強以外,有些人會服用鈣片。姚美芳表示,選用鈣片建議挑選好吸收、無不適反應能長期持續服用者。有些鈣片會導致脹氣、便祕、結石,主要是鈣片的晶體分子比較難吸收,吃了也不一定可以被身體利用,加上沒有持續服用,也會讓補鈣的效果變差。
骨質疏鬆症最擔心的就是「不知情」又「不保養」,姚美芳說,骨質會隨著年齡下降,但每個人下降的程度不一,難有時間上的定論。建議每一個年齡層要攝取足夠的鈣質,30歲後更要注重保養,40歲後建議定期做骨密度檢查,特別是更年女性要格外注意,以免骨折時才發現有骨鬆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