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瘦瘦針」控糖減重 恐釀急性胰臟炎

近年火紅的減重藥物「瘦瘦針」(GLP-1受體促效劑),為新一代降血糖藥物,可達到降低血糖、控制體重的效果。不過,有人使用瘦瘦針後,疑似引起急性胰臟炎,提醒民眾服藥前應諮詢醫師。
台灣食藥署指出,兩款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除了不易出現低血糖副作用,還有心血管保護及減重效果。但近期接獲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者,疑似引起急性胰臟炎;而使用「SGLT2抑制劑」,可能提高生殖器和泌尿道感染、骨折和酮酸中毒的風險,提醒民眾切勿輕忽用藥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表示,被稱為「瘦瘦針」的GLP-1受體促效劑,糖尿病患使用後能減輕體重,因此用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預防糖尿病發病率。此藥物可讓胃排空時間增長,讓人不會感到飢餓,也會抑制下視丘食欲中樞,減低食欲達成瘦身效果。不過,一旦停藥,體重可能因「溜溜球效應」反彈回來。
「SGLT-2抑制劑」又稱「排糖針」,王治元指出,雖然台灣有患者使用此藥物會變瘦,但並非每個人都如此,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患者使用此藥物2年後食欲會增加,導致體重逐漸回升,因為用藥後血中的糖類濃度降低,反而導致飢餓感,連帶讓人想吃東西。因此不鼓勵一般民眾使用,希望將這類藥物留給糖尿病患者使用。
王治元提醒,若用藥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及不尋常的疲倦、嗜睡或昏迷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建議民眾透過睡眠、運動及飲食3面向改善生活型態,包括每天睡滿7到8小時,晚上9、10點即可就寢;每日運動20到30分鐘,預防慢性病及退化;飲食控制從日常生活做起,從愛吃、常吃的食物類型中,列出適合份量來控制血糖。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