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台人過胖 減肥失敗3主因:沒意志力、難克制食慾、太忙

台灣人過重及肥胖率逐年攀升。根據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國人過重高達50.3%,相當全台「千萬成年人」有體重危機。最新調查發現,台灣30到49歲的民眾,超過7成是因為外貌「希望保有完美體態」原因來減肥,不過近8成的民眾只靠飲食、運動來減重,但結果不盡人意。
醫師提醒,民眾減重除了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還要有正確的疾病認知,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搭配藥物治療,可大幅減少屢次失敗的窘境。
世界肥胖聯盟指出,10年後台灣BMI超過30的人口將突破10%,也就是231萬人。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燦宏表示,國際上肥胖治療趨勢是認知增強、行為改變、藥物輔助多管齊下,但國內有減重需求的民眾,多半只靠飲食、運動,即使再有毅力,靠飲食最多只能減重10%,若沒有做好心理建設情況下,很容易減重失敗、復胖率高,因此減重計畫必須更全面。
最新「肥胖世代-百人減重行為調查」,發現有7成以上的受訪者,是為了「保持勻稱體型而減重」,並沒有意識到肥胖是疾病。近8受訪者採取飲食調整、運動來減肥,但滿意度不盡人意。近6成民眾不曾諮詢專業人士。受訪者平均減重期間為5.2個月,未見成效、復胖就放棄。減重失敗的受訪者中,「缺乏意志力」、「無法克制食慾」、「太過忙碌」。
敦仁診所院長蕭敦仁表示,減重主要跟3種機轉有關,包括抑制食慾、減少吸收、促進代謝。但從臨床經驗、上述調查結果發現,3項原因讓人難成功,其中與食慾相關,除了生理飢餓感外,也會因壓力、情緒讓人想吃東西,若過度壓抑想吃的慾望,食慾會慢慢膨脹,最終變成「食慾怪獸」,導致復胖、減重失敗。台灣現已有合法減重藥物,透過抑制食慾及減少油脂代謝2種機轉,協助減重者抑制食慾。
力安妥診所院長蔡詩力指出,台灣是美食之島,飲食業發達便捷,但澱粉主食較多,對國人都是誘惑,加上生活結構影響,許多國人即使想減肥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肥胖會引發三高、心血管疾病罹患風險,甚至誘發癌症發生、成人罹患憂鬱症風險,降低生活品質。研究顯示,有肥胖或體重問題者,降低5到10%體重,有效改善對健康的影響,避免身心健康危害,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蔡詩力分享成功個案,一名35歲男性2年前體重達80公斤,起初與醫師討論減重計畫,加上飲食調整,因應晚餐工作緣故很難不吃澱粉,因此改為早餐不吃澱粉、水果,讓身體維持至少12小時沒有攝取澱粉,身體便會開始燃燒脂肪,進而達到減肥效果。此個案在4個月內從80公斤瘦到65公斤,減去15%的體重,是相當成功案例,後續也沒有再用藥,不過最關鍵因素還是「願意的心」、「天天量體重」、「維持計畫」。
為協助民眾建立正確減重觀念,達到減重目標,蕭敦仁提出「幸福減重計劃H.O.P.E.」觀念,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Healthy life)、保持正向的減重態度(Open mind)、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保持意志力(Partner&Persist),即可輕鬆減重,重拾幸福有希望的人生(Easy)。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