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誰受ChatGPT影響最大?會計師、口譯員、作家等

「難辦畢業舞會」最大學區紐約市 性別比最失衡

心中滿是陰影、創傷?6招教你「從壓力轉為成長動力」

圖片來源 /健康醫療網
圖片來源 /健康醫療網

「碰!」、「小姐你沒事吧?」當小欣重新感覺自己回魂時,是眼前的這位先生輕拍著自己的手臂,他緊張焦慮的神情讓小欣也心頭一驚,同時才意識到膝蓋似乎有濕濕紅紅的血液滲出,自己開始感覺到被撞擊後全身麻麻的,但卻好像失去了痛的感覺。

小欣憶起前一秒交通號誌黃燈即將轉紅燈,因為上班就快要遲到了,便催了油門加速前行,但對向來車也搶著紅燈前左彎,兩人煞車不及;小欣好像看到電影慢格重播,自己像靈魂出竅一樣、身體彈跳出去後就失去意識,再被喚醒就是看到這位先生,接著救護車、警察也來了…。

半年後,車禍的傷復健結束、骨折的石膏也拆除了,但小欣發現出門變成一種壓力,每次經過馬路就會感覺心驚膽跳,不斷回想起當天車禍的畫面,聽到警車和救護車的聲音也會感到心跳加快,對於再次騎車感到害怕而想要迴避,作夢也不時夢到自己車禍受傷的畫面,午夜夢迴被嚇醒就再也睡不著,小欣不知道這樣的折磨還要持續多久...。

創傷的起因不只是事件本身

諮商心理師黃予岑表示,生活中很難避免各種意外的發生,小至生活中難免發生的交通意外擦撞事故,這樣的意外使生活失去了平衡;創傷之所以造成壓力,是因為事件發生的太快,使人的身體、心智和心靈失去平衡,原有的因應機制來不及作用而導致。當感到極度無助時,身體為了自我保護,就會關掉所有的感官機制來因應巨大壓力,人的精神狀態也會經驗到一種癱瘓麻木的感受,感受到無法反應的無助感。

創傷是壓力還是成長?

黃予岑表示,當面對這些措手不及的意外事件發生時,如何讓自己能夠降低後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影響、提升復原力,請參考以下步驟:

檢查身體當下的反應和狀況:當再次感到焦慮、緊張或是害怕時,觀察當下身體的狀況,放慢速度,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嘗試從頭到腳掃描身體各部位,同時留意外在環境、溫度等資訊,協助身體可以定位在當下,若有人在身旁也可以發出訊號請求協助。

允許身體自發性地顫抖:發抖是很好的壓力釋放方式,允許身體自發性的反應有助於減少過高的激動能量和壓力累積在身體當中。

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狀態:接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緒,可能有驚嚇、害怕、生氣、不安、焦慮、自責、羞愧...等,任何情緒和感受都是正常的,不壓抑也不逃避。

從事自己喜歡且感到安心的活動:若透過收驚、禱告等宗教協助可以讓自己安心,就去做吧!藉由做喜歡的事情讓自己可以感受到安全和被支持的感覺。

尋求人際支持:透過與親友間的互相關心支持和互動,若親友願意給予情緒上的陪伴和鼓勵,有助於降低孤單和無助的感受。

適時求助專業資源:若事件發生過後的一個月,相關畫面仍不斷重現、且有過度的精神緊繃狀態,甚至影響睡眠、飲食生活等日常作息、情緒變得低落憂鬱,出現極強烈的無助無望感時,請尋求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專業協助。

黃予岑表示,創傷後壓力的復原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要給予足夠的安全、時間及照顧,就有機會帶來新的可能,請讓創傷和壓力成為成長的動力。

文章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不被壓力擊垮#8面對急性壓力,不可不知道的事

【延伸閱讀】

太魯閣事故後,罹患創傷後壓力怎辦? 專家帶你找解囊

救災人員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容忽視 心理諮商協助減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車禍 警察 心理師

上一則

追蹤50萬人11年研究:每天喝兩杯茶 少生病、更長壽

下一則

「以食治疾 勝於用藥」 談更年期中醫藥膳養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