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用電暖爐禦寒 小心低溫燙傷

陳女士,78歲,先前患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及長期臥床,這次因早上家屬起床,發現其腳底莫名其妙有一個大水泡,故趕緊送台灣安南醫院急診室求治。急診室柯淇淋醫師在身體檢查後發現其右腳底有一個約1.5%體表面積的大水泡,但足背、小腿或另一隻腳都沒有特別的異常。家屬表示患者平常行動不便,無法下床行走,沒有外傷病史,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柯醫師靈機一動心想通常受傷很少會是傷在腳底,但如是在睡覺時躺著卻腳底受傷,應該就是來自床尾方向的傷害,在仔細詢問陳女士下,才知是因最近天氣寒冷,家屬孝順地買一部紅外線鹵素燈電熱器放在床尾,可能是因患者年紀大又糖尿病所以末梢感覺異常,在長時間烘烤下導致腳底三度燙傷,因此柯淇淋醫師趕緊安排住院,接受整形外科王冠智醫師清創及植皮手術治療,終在醫療團隊細心照顧下逐漸痊癒。
柯淇淋醫師說冬天有些民眾喜歡買禦寒法寶──家用電暖器。但因電暖器溫度不會太高,不像熱水或炒鍋一樣動輒攝氏八、九十度,大家靠近都只會覺得溫暖而失戒心,反而更增添無形危險機率。
就燙傷而言,柯淇淋指出有兩件事需要考慮,一是溫度,二是接觸時間。當碰到的東西溫度很高時,就算接觸時間很短也會燙傷,就像炒菜時被鍋子燙傷,只要輕輕一碰就是一個水泡。而另外一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就是溫度雖沒有很高,但是接觸時間過長,因此熱度慢慢累積,同樣會導致燙傷發生。「低溫燙傷」其實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比如去海邊玩一上午或下午後,臉部會發紅,身體皮膚會脫皮,這就是曬傷,因此曬傷就是最常見的低溫燙傷。
柯淇淋醫師也說,一般人當在睡覺時會翻身,不舒服也會移動並不會持續接觸熱源,所以在使用電暖器就不需擔心燙傷問題。但是,就中風無法移動病人或有糖尿病病人、手腳麻木有感覺障礙病人、喝醉酒吃安眠藥睡到不省人事的朋友來說,用電暖器就要特別小心,像此類高風險病人,一般是不建議使用電暖器,如真要使用最好使用定時裝置以減少持續使用時間,但更好的選擇是是使用暖氣空調,既省電也相對安全許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