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紅藍卡明年巨變 500萬人須換計畫、漲逾450元

飛亞洲變便宜 ZIPAIR休士頓-東京新航線最低136美元

近9成胃癌 源自幽門桿菌

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意圖圖。(圖/123RF)
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意圖圖。(圖/123RF)

幽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主要生存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幽門部位,它具有在胃酸的強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整個胃部都是它的生存空間。幽門桿菌也常寄生在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而它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前進,進而破壞胃黏膜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癌。醫師表示,高達八至九成胃癌的致病因子為幽門桿菌,但感染幽門桿菌後幾乎沒有症狀,若能透過篩檢及早治療,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於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

幽門桿菌(圖/元氣網、123RF)
幽門桿菌(圖/元氣網、123RF)

台灣新北市土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柏翰表示,若找出感染者給予治療,胃癌發生率能再降低。

慢性胃炎、胃潰瘍 是前兆

「幽門桿菌是造成整體腸胃道發炎的最重要源頭。」黃柏翰說,胃部遭幽門桿菌感染後,隨著病情進展,將開始產生慢性胃炎、胃消化性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進而出現萎縮性胃炎病變,以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等癌前病變,此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因長期發炎出現變異,演變成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最後將進展成胃癌。

黃柏翰指出,幽門桿菌傳播主要是「吃進去的」,為經由糞口、口口傳染,若是家庭中有成員感染幽門桿菌,家人一起用餐,又沒有分公筷母匙,或一同生活密切接觸,就有可能一人感染、全家中獎。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多是在孩童或青少年時期受到家族成員傳染,體內已帶有細菌,尤其若媽媽為帶菌者,傳播給子女的風險更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成年後吃進幽門桿菌,造成感染。

預防幽門桿菌感染(圖/元氣網、123RF)
預防幽門桿菌感染(圖/元氣網、123RF)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羅景全提醒,尤其父母、祖父母應嚴禁咀嚼食物後,再餵給孩子、孫子吃,降低幽門桿菌傳播的機會。如果家中有人感染幽門桿菌,其他家人是否應自行篩檢?羅景全說,這應考量成本效益的問題,但若出現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建議到醫院進行檢查。

症狀不明顯 需經採檢確診

胃癌高危險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圖/123RF)
胃癌高危險群建議一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圖/123RF)

大部分感染幽門桿菌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也是常見的消化不良、打嗝、噁心、腹痛、腹脹、胃酸逆流等類似腸胃炎的不適感,黃柏翰說,單靠症狀來察覺幽門桿菌,在實務上有困難。因此,臨床上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多半是透過健檢,或經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再進一步採檢而確診。

黃柏翰提醒,若是出現食欲不振,或是餐後容易有飽脹感,或是吃一點食物就很飽,餐後會嘔吐、解黑便,甚至是體重於最近一至三個月減輕三至五公斤,或是減少總體重的5%,應懷疑是罹患胃癌。

高危險群 定期做胃鏡檢查

胃癌高風險群(圖/元氣周報、123RF)
胃癌高風險群(圖/元氣周報、123RF)

胃鏡已是一項技術成熟的檢查,朱允義建議高危險族群一年做一次檢查。

現行胃鏡檢查有麻醉及無麻醉方式,病人經過醫師評估沒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不適合麻醉的情況,基本上都能選擇麻醉檢查,以減少胃鏡檢查時喉咽部不適。

檢測方式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

幽門桿菌的非侵入性檢測比較(資料來源/衛福部、圖/元氣周報)
幽門桿菌的非侵入性檢測比較(資料來源/衛福部、圖/元氣周報)

感染幽門桿菌會增加胃潰瘍、胃癌風險,目前檢測方式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

幽門桿菌治療方式,目前為採用抗生素合併抑制胃酸藥物。抗生素殺菌成功率八至九成,可用碳13吹氣確認。服藥時間約10至14天,目前藥效殺菌率可達八至九成,但服藥後需停藥一周,再進行碳13吹氣檢查,確認是否殺菌成功。

羅景全說,如能有效殺死幽門桿菌,將可以降低胃潰瘍、胃癌前期病變及胃癌發生機會;但若有胃癌家族史,或已有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即便殺菌後,仍須依嚴重程度每一至三年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幽門桿菌。

檢測 癌症 致癌

上一則

歐美流行「草本適應原」 醫:也包括大蒜、黃耆等

下一則

低頭60度滑手機等於頸椎受力27公斤 打火兄弟椎間盤突出動手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