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封面故事/「我把作家分三類」王鼎鈞:這類作家有悲天憫人境界 (專訪中篇)

加拿大新總理宣布提前大選 因應川普政府影響

心因性猝死難有預兆 黃金4分鐘做這2事保命

心因性猝死難預防,但醫師表示,做到兩個動作能保命。( 報系資料照)
心因性猝死難預防,但醫師表示,做到兩個動作能保命。( 報系資料照)

中國大陸日前一名17歲羽球運動員張志傑到印尼參加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比賽時突然倒地抽搐、心臟驟停,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相較上屆歐洲國家盃丹麥國腳埃里克森(Eriksen)送醫後平安出院,醫師指出關鍵把握黃金急救4分鐘,善用體外去顫器電擊,並持續CPR。

埃里克森(Eriksen)心臟驟停倒地時,場邊醫護人員緊急實施心肺復甦術,使用自動體外去顫器電擊,經20分鐘急救恢復意識,送醫治療平安出院,但年僅17歲男子羽球運動員張志傑就沒這麼幸運,今年到印尼參加亞洲青年羽毛球錦標賽時心臟驟停,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

台中榮總灣橋分院心臟內科醫師李聖楷說,心因性猝死常發生在運動員身上,當心臟肌肉無法有效收縮,大腦及器官血液暫時缺氧,將導致意識喪失,進而休克、猝死,救回黃金時間僅有4分鐘,需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電擊,讓心臟回復正常心率及功能。

李聖楷指出,心因性猝死通常沒有預兆,發生時會感到心悸、頭暈頭痛、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抽搐暈倒,若遇上述狀況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開啟擴音依循指示對病患CPR,並使用公共場所配置的自動體外去顫器(AED),機器會有語音指導如何電擊,幫助病患恢復自主心跳,電擊結束後,再持續施作CPR,直到救護人員到場,把握黃金急救時間挽救生命。

李聖楷補充,心臟病史、過度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都是心因性猝死高危險群,且常見於30多歲至40多歲的成年人,男性發生率是女性2倍;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特別留意,日常生活應避免過度刺激和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降低心因性猝死風險。

心因性猝死難有預兆,心臟內科醫師李聖楷提醒應把握黃金急救4分鐘,對患者心肺復甦及...
心因性猝死難有預兆,心臟內科醫師李聖楷提醒應把握黃金急救4分鐘,對患者心肺復甦及體外電擊。(圖/台中榮民總醫院嘉義灣橋分院提供)

猝死 羽球 印尼

上一則

凱米颱風轉強颱 感染科醫:颱風最容易引爆2大健康危機

下一則

熱帶魚好看別亂吃 「雪卡毒素」無色無味 當心吃下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