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換關節 血友病患擺脫輪椅

一名51歲的血友病患者,自小時常全身多處瘀青、關節腫脹疼痛,平均一到二個月要到醫院治療一次。父母為了籌措醫藥費,至少賣了5棟房子,甚至在25歲時,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行走,幸好在醫師鼓勵下接受手術治療,也感謝女友不離不棄,今年3月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他感念當初醫師的一句話,讓他享有幸福姻緣。
走路,對一般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動作,但對重度血友病患者而言,能自然地走路、跑步,或跨出每一步,都可能是奢求。王男滿周歲時,因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確診為重度A型血友病,身上常有莫名瘀青、關節腫脹疼痛,父母為了籌措藥費,至少賣了5棟房子,當時又沒有預防性注射,只能等到出血嚴重、忍無可忍時,才到醫院注射血漿。
王男25歲時,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讓他一度想結束生命。幸虧當年在「台灣血友病醫療之父」台大醫院教授沈銘鏡一句「你人生真的就只要這樣嗎?」點醒了他,為了擺脫輪椅,他決定接受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也得以成功用腳行走,不久後也開預防性注射。去年9月他不慎跌倒,造成左大腿骨折,躺床將近半個月,幸好在家人與女友細心照顧下,終能漸漸恢復。
如今女友已成愛妻,王男臉上藏不住幸福與愛意,他表示,兩人是國小同學,7年前參加同學會後才開始聯絡,起初憂心對方不能接受婚姻,但女方未因血友病而嫌棄他,反倒更加鼓勵與支持,讓他鼓起勇氣求婚,今年3月兩人順利結婚,王男衷心感謝沈教授當初那句話,才讓他有今天的幸福姻緣,在記者會上他也請求教授化身「白衣月老」,以一條紅色「姻緣線」,將姻緣二端牢牢繫在一起。
血友病是因人體內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缺乏,造成一種遺傳性凝血障礙疾病,可分成缺乏第八凝血因子的A型血友病,及缺乏第九凝血因子的B型血友病;又可依照其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分成輕、中及重度血友病,患者絕大部分是男性,受傷後或關節容易反覆出血,也很容易關節自發性出血,常有關節病變問題。
過去血友病治療主要是「需要時治療」,當發生關節出血、其他出血狀況時,才給予血漿或注射凝血因子;最新血友病治療準則已將「預防性治療」作為重度血友病達成標準常規治療的首要目標,定期規律注射凝血因子或非因子藥物,以維持體內最低凝血因子濃度。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表示,重度血友病患者關節處反覆出血、腫脹疼痛,影響行動力及自主照顧能力,關節一旦變形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甚至必須置換人工關節。因此,應及早開始進行預防性治療,規律注射,可大幅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出血風險,避免關節損傷,使病友維持良好生活及運動品質減少出血,控制得宜也可以與常人無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