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參謀長聯席會副主席:美堅定挺以、烏、台灣 國會可資助

維州公寓爆炸案 警方:連環開槍嫌疑人可能已身亡

口腔白斑不痛不癢要小心 40歲男不在意拖半年口腔切除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口腔白斑」不是癌症,卻是已在前往癌症的路上。台灣奇美醫學中心最近發現許多民眾口腔出現白斑不在意,錯失黃金治療時機,需全身麻醉「廣泛性切除」腫瘤、植皮重建手術,治療與復健對病患是一大考驗,呼籲尤其有菸酒檳榔習慣民眾要特別小心。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癌篩檢預防保健歷年成效》最新統計,2022年1月到8月篩檢人數共1651人,陽性人數259人,陽性率約16%。其中231人完成轉介檢查,32人切片確認癌前病變,12人確認癌症。

奇美醫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指出,口腔黏膜是角質化程度不一的複層鱗狀上皮組成,慢性刺激如嚼食檳榔、吸菸或反覆磨損便可能產生白斑。癌前可能出現紅斑、黏膜下纖維化、口腔扁平苔癬或是疣狀增生或白斑等病變,出現時應切片檢查及後續治療。

口腔白斑若病理報告為癌前病變,且深度及面積不大時,可用二氧化碳雷射將病灶移除,但若深度面積較大或病理報告確定癌症,則需全身麻醉進行腫瘤廣泛性切除與植皮手術。

李京澤舉他最近的病患陳先生,才40歲但抽菸與嚼檳榔已長達20年,半年前刷牙時發現舌頭左側有白斑,不以為意,半年後因白斑範圍擴大才到診所就醫,轉介奇美醫切片檢查結果已惡化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舌腫瘤必須廣泛性切除。

李京澤表示,二氧化碳遠紅外線雷射能量可被水吸收,因而廣泛被應用於軟組織手術,尤其口腔黏膜含90%的水,效果特別好。雷射光還可封閉破裂血管,大幅減少細菌侵入人體,降低感染率。

他說,定期做口腔黏膜篩檢,才能及早預防癌化。

目前國健署補助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已戒檳榔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受檢。

台灣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口腔癌,40至70歲好發、其中9成是男性。好發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90%以上口腔癌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國民健康署建議如有以下8項症狀,就應至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進一步的檢查:

1. 口腔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是顏色改變的情形。

2. 嘴唇或口腔有超過兩週不癒合的黏膜潰瘍。

3. 口腔有不明原因麻木感、疼痛或觸痛。

4.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5. 口腔黏膜出現白斑或紅斑。

6. 舌頭活動度受阻。

7. 頸部有不明原因腫塊。

8. 口腔活動受阻或有困難。

口腔癌主要4項成因:

1. 檳榔、菸草產品中化學物質。

2. 過量飲酒刺激口腔黏膜。

3. 長期慢性口腔損傷如假牙摩擦、刺激性食物。

4. 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病毒株HPV16和HPV18。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各種年齡層口腔都可能出現白斑,醫師李京澤呼籲盡快就醫檢查。(李京澤提供)

癌症 手術 腫瘤

上一則

拜登新預算案提撥28億元抗癌 胰島素月費上限35元

下一則

富維生素A、葉黃素 吃玉米顧眼睛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