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現象/家譜旅行 為何成新潮流?

許家印涉犯罪 高顏值恆大歌舞團被曝光令人咋舌

新生兒黃疸2周 小心膽汁鬱積症

醫師提醒,新生兒黃疸超過兩周,應就醫檢查。此為示意圖。 (Getty Images)
醫師提醒,新生兒黃疸超過兩周,應就醫檢查。此為示意圖。 (Getty Images)

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雖然要住院照光,但家長不必太過擔憂。然而,黃疸超過二周,且排便持續呈現灰白色,幼兒可能罹患「膽汁鬱積症」,和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膽道囊腫、阿拉吉歐症候群、先天性代謝疾患有關,應盡快就醫治療。

台灣南投醫院小兒科醫師江哲銘說,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新生兒紅血球破壞後,產生膽紅素累積造成,症狀為皮膚變黃。每位新生兒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然後慢慢消退。黃疸的膽紅素,亦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質,因此適當的膽紅素濃度對新生兒是有益處的。

江哲銘表示,新生兒黃疸原因很多,兩周可以自然消退,多為生理性黃疸。若膽紅素數值達照光標準,醫師會建議住院接受照光治療。然而如果紅血球破壞過多,或是膽紅素處理及排泄機制出問題,有可能產生病理性黃疸情形。

倘若黃疸時間超過兩周,或大便持續呈現灰白色,得評估小寶寶是否有延遲性黃疸問題,盡早尋求兒科醫師診治。他表示,依照兒科醫學會專家共識,評估新生兒延長性黃疸是否為肝膽疾病,除了追蹤大便顏色,建議需抽血檢測膽紅素數值,以便進一步確診與治療。

膽道閉鎖發生的原因,醫學上至今無法完全明瞭,可能是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或其他因素引起,造成嬰兒膽道不通、膽汁持續鬱積。

醫學 檢測

上一則

用梳子梳頭、按摩肚臍 中醫養生助長壽

下一則

拜登新預算案提撥28億元抗癌 胰島素月費上限35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