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山華人遭身分盜用 4萬無聲無息被偷走

NBA/約柯奇大三元總冠軍G1輕取熱火 金塊主場豪取9連勝

高齡心臟病 新循環輔助系統幫助治療

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在臨床治療上相當棘手;圖為示意圖。(Getty Images)
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在臨床治療上相當棘手;圖為示意圖。(Getty Images)

高齡社會已是全球多國趨勢,高齡心臟重症患者越來越多,而嚴重複雜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合併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心衰竭)患者,於臨床治療相當棘手,原因是此類常合併有多重共病,手術風險高。為治療此類嚴重患者,台灣台大醫院率先引進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協助患者進行心血管支架手術,並於上月完成治療兩例病患。

傳統裝葉克膜 併發症機率高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慶昌說,傳統治療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為採用心臟繞道手術,或利用主動脈瓣氣球幫浦及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的循環輔助系統置放心血管支架。但主動脈瓣氣球幫浦提供的血液循環較弱,對重症高風險患者幫助有限,而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則管路較粗、併發症發生率較高,並會加重左心室負擔,也不是理想選擇。

台大醫院率先在心導管手術中,引進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手術時由股動脈將導管逆行性經主動脈穿過主動脈瓣置入左心室,血液於左心室經機械幫浦驅動抽入導管內,再送至遠端主動脈根部的導管流出,以達成輔助心臓輸出目的,且血流方向與正常生理狀況相同,再進行心血管支架置放手術。

患者死亡率近20% 手術救回

黃慶昌說,目前海內、外取得適應症,包括高風險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循環支持、心導管介入治療術後、左心室收缩功能嚴重不全患者的循環支持,包括開心手術後、低心輸出量、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心因性休克及不停跳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中循環支持。

黃慶昌說,台大醫院上月成功完成首兩例採用新型循環輔助系統,同時輔助高風險複雜心導管介入治療,手術時間約2.5小時,於美國手術費用約需3萬美元。

採用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成功手術的兩名患者,第一名為70歲高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因活動後呼吸困難、急促,經檢查為左心室擴大,射出分率為35%,正常值為60至75%,且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發現,左主幹及3條冠狀動脈高度鈣化合併高度狹窄,其中左迴旋支全閉塞。術前評估如果不接受治療,死亡率為2.3%,而死亡或重大併發症接近20%,但高先生不願進行外科繞道手術,經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採用救回一命。

高先生說,住家在2樓,平時到住家附近的菜市場,一段路程走路約7至8分鐘,手術前走一趟,中間要休息3次,現在術後都不用休息,且身上都沒有傷口,感謝台大醫院的醫療團隊。

另一名患者是90歲黃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第三期慢性腎病病史,並於4個月內3次急性心衰竭物化住院,檢查為左心室擴大,射出分率為28%,且冠狀動脈血管攝影發現有3條血管病變。術前評估如果不接受治療,死亡率為17.2%,但黃先生也不願進行外科繞道手術,經新型暫時性機械式循環輔助系統治療。

黃慶昌說,台大醫院率先引進新型循環輔助系統,成功完成首兩例嚴重狹心症合併心衰竭患者,並大幅改善病患的症狀與心臟功能。此項治療對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高齡、高風險患者提供極具前瞻性且符合臨床需求的解決方案。

手術 高血壓 併發症

上一則

抗衰老維他命 恐增罹癌風險

下一則

焦慮疫情失眠 4招甩困擾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