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常發作 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經常痛風發作的人,應慎防心肌梗塞或中風發生!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痛風患者若有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發作後60天內出現心肌梗塞或中風機會為未發作者兩倍,發作後61至120天則為1.5倍。醫師表示,痛風與心肌梗塞及中風危險因子相似,痛風發作後,患者對心肌梗塞及中風應提高警覺。
高尿酸血症 也是心梗因子
引發痛風主要原因為「高尿酸血症」,台灣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說,當體內尿酸過高,會累積在關節處形成結晶,此時即出現紅腫、發炎等痛風症狀。痛風風險因子,包括家族遺傳、男性、年齡增長、高尿酸血症、體重過重、飲酒過多等。其中,高尿酸血症也是心肌梗塞、中風及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子。
簡韶甫表示,當每100cc血液中尿酸值超過6毫克時,屬於高尿酸血症,就可能會出現痛風症狀,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即使有高尿酸血症也不一定會出現痛風症狀。
全身性發炎 恐釀急性血栓
英國諾丁漢大學與基爾大學的研究證實,痛風與心肌梗塞、中風有相互關聯性。台灣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說,痛風為一種發炎反應,且不侷限於關節,可說是全身性發炎反應,或體內受到氧化反應影響,長期處在發炎狀態,痛風與心肌梗塞、中風有相似的危險因子,導致痛風患者於痛風發作後,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發生機率。
簡韶甫指出,國際研究證實,尿酸會隨著血液循環,造成血管慢性發炎,增加高血壓機會,同時會增加心血管硬化及斑塊形成,一旦痛風發作,此時體內為急性發炎反應,發炎反應細胞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心臟、腦部,將使原先血管斑塊不穩定、破裂,若斑塊脫落將出現急性血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增高。
避免發作 戒吃高普林食物
若要避免痛風、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簡韶甫及魏承駿強調,平時應定時量測血壓、控制三高;避免大吃大喝,少吃海鮮、內臟、菇類等高普林食物,戒菸戒酒;一周運動3至5天,每次運動30分鐘。
引起痛風原因也可能與遺傳有關,經醫師評估可以給予藥物治療。簡韶甫指出,常用於治療痛風的秋水仙素,可減少發炎反應及止痛,若長期服用,也可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機會。
FB留言